其他检测

了解最新【紫外防护系数检测】行业动态

【紫外防护系数检测】相关服务热线:

紫外防护系数检测

其他检测
奥创检测实验室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请务必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紫外防护系数检测是评估纺织品对紫外线辐射防护能力的重要手段,旨在保障消费者在户外活动时的皮肤安全。本文将从目的、原理、注意事项、核心项目、流程、参考标准、行业要求以及结果评估等方面对紫外防护系数检测进行详细解析。

紫外防护系数目的

紫外防护系数检测的主要目的是评估纺织品的防晒性能,确保其在阻挡紫外线方面能够达到国家或行业标准。具体包括:

1、保障消费者在户外活动时,尤其是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皮肤免受紫外线的伤害。

2、提高纺织品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健康环保产品的需求。

3、促使生产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4、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确保纺织品市场秩序。

紫外防护系数原理

紫外防护系数检测基于以下原理:

1、通过紫外线照射,使纺织品表面的皮肤模拟剂发生化学反应,产生荧光物质。

2、利用荧光物质在特定波长下的荧光强度,计算紫外防护系数(UPF)。

3、UPF值越高,表示纺织品对紫外线的防护能力越强。

4、UPF值的计算公式为:UPF = (1-(I2/I1)) * 10,其中I1为未经纺织品照射的荧光强度,I2为经过纺织品照射的荧光强度。

紫外防护系数注意事项

在进行紫外防护系数检测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确保检测仪器和设备符合国家标准,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样品在检测前应进行预处理,如洗涤、晾晒等,以消除样品本身的紫外线防护能力。

3、检测过程中,应确保样品与仪器接触良好,避免因接触不良导致检测误差。

4、检测环境应保持稳定,避免外界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紫外防护系数核心项目

紫外防护系数检测的核心项目包括:

1、紫外线照射强度:确保照射强度符合国家标准。

2、样品尺寸:确保样品尺寸符合检测要求。

3、荧光物质检测:检测样品表面的荧光物质含量。

4、UPF值计算:根据荧光强度计算UPF值。

紫外防护系数流程

紫外防护系数检测流程如下:

1、样品准备:选取符合检测要求的样品,进行预处理。

2、紫外线照射:将样品置于紫外线照射装置中,进行照射。

3、荧光物质检测:检测样品表面的荧光物质含量。

4、UPF值计算:根据荧光强度计算UPF值。

5、结果评估:根据UPF值判断样品的防晒性能。

紫外防护系数参考标准

1、GB/T 18830.1-2015《纺织品 防晒服装、沙滩服 防晒性能》

2、GB/T 26502-2011《纺织品 防晒性能的评定》

3、GB/T 18401.6-2015《纺织品 纤维制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 第6部分:色牢度》

4、GB/T 31701-2015《纺织品 防晒服装、沙滩服 防晒性能试验方法》

5、ISO 13688-1:2000《纺织品 防晒性能 第1部分:总则》

6、ISO 105-B02:2004《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第2部分:耐光色牢度》

7、AATCC TM 183:2015《纺织品 防晒性能试验方法》

8、AS/NZS 4399:2017《纺织品 防晒性能》

9、JIS L 1094:2013《纺织品 防晒性能》

10、ASTM E 1331-12《纺织品 防晒性能的测定》

紫外防护系数行业要求

1、纺织品生产企业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生产防晒产品。

2、防晒产品标签应明确标注UPF值,以便消费者了解产品防晒性能。

3、防晒产品在销售过程中,应向消费者提供防晒性能的相关信息。

4、行业协会应加强行业自律,规范市场秩序。

5、监管部门应加强对防晒产品的监管,确保产品质量。

紫外防护系数结果评估

1、UPF值≥40,表示产品具有非常好的防晒性能。

2、UPF值在30-39之间,表示产品具有较好的防晒性能。

3、UPF值在15-29之间,表示产品具有一般的防晒性能。

4、UPF值在<15,表示产品防晒性能较差。

5、检测结果应与产品标签上的UPF值相符,如有不符,应重新检测。

有相关疑问?

我们的专业团队将为您提供一对一咨询服务,解答您的疑问

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