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检测

了解最新储能系统安全性测试行业动态

储能系统安全性测试相关服务热线:

储能系统安全性测试第三方检测中温循测试实施步骤

能源检测
2025-10-30
0
奥创检测实验室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请务必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储能系统的安全性是新能源应用的核心保障,温循测试(温度循环测试)是第三方检测中评估其耐环境应力能力的关键项目。通过模拟极端温度变化,验证电池、BMS等组件在高低温交替下的稳定性,是储能产品出厂前的重要环节。本文结合第三方检测的专业流程,详细拆解温循测试的实施步骤,为行业提供规范的操作参考。

测试前准备:样品、标准与设备的三方确认

第三方检测机构开展温循测试前,首先需完成样品确认。检测工程师会核对委托方提供的储能系统规格书,明确电池类型(如磷酸铁锂、三元锂)、标称容量、PACK结构等关键参数;同时检查样品外观,确认外壳无变形、划痕或漏液,避免初始缺陷影响测试结果。若样品存在外观损伤,需及时与委托方沟通,更换合格样品。

其次是测试标准核对。根据委托方需求或行业强制标准(如GB/T 36276-2018《电力储能用锂离子电池》、IEC 62619《固定式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安全要求》),明确测试的温度范围、循环次数、保温时间等参数。例如,民用储能系统通常采用GB/T 36276,工业级储能则可能需满足IEC 62619。

第三是设备检查。高低温试验箱是温循测试的核心设备,需提前运行空载测试:将箱内温度设置为-30℃~60℃,用温度计测量箱内5个关键点(中心、四角)的温度,确保各点温差≤±2℃;同时检查箱门密封胶条是否完好,避免温度泄漏影响测试精度。若设备存在温度均匀性问题,需调整箱内风道或更换传感器。

最后是人员资质核查。检测工程师需持有国家或行业认可的检测资格证,熟悉电池检测流程、设备操作与应急处理(如样品泄漏、起火的处理)。例如,测试前需确认工程师具备“锂离子电池检测上岗证”,并通过高低温箱操作培训,确保测试过程安全规范。

样品预处理:消除初始状态干扰

储能系统的初始状态(如残余电量、存储时间)会影响温循测试的准确性,因此第一步需调整荷电状态(SOC)。多数标准要求将样品SOC调整至50%±5%,避免满电(易膨胀)或亏电(易析锂)状态下温度变化对电池的额外损伤。例如,磷酸铁锂电池会用0.5C电流充电至3.25V(对应50%SOC),三元锂则充电至3.8V。

第二步、静置平衡。将调整后的样品置于25℃±5℃的恒温环境中静置24小时,消除充放电后的极化效应,让电池内部温度与电压稳定。静置期间需避免样品受震动或阳光直射,确保环境温度波动≤±1℃。

第三步、初始性能测试。使用专业设备测量三项关键指标:一是开路电压(OCV),反映电池的静态电压状态;二是交流内阻(1kHz下),反映电池内部的导电性能;三是标称容量,用0.5C电流充放电至截止电压,验证电池的实际容量是否符合标称值。例如,某100Ah储能电池的初始OCV为3.25V,内阻30mΩ,容量102Ah,说明初始性能良好。

若初始性能不达标(如内阻超出标称值20%、容量低于90Ah),需更换样品重新测试。例如,某电池初始内阻为40mΩ(标称30mΩ),说明内部可能有极片脱落,需排除后再进入测试。

测试系统校准:确保数据准确性

温循测试的核心是精准测量温度与电参数,因此第一步需校准温度传感器。高低温箱内的温度传感器需用标准热电偶(精度±0.1℃)校准,在-40℃、0℃、25℃、85℃四个典型温度点测试,确保箱内传感器与标准热电偶的误差≤±0.5℃。例如,测试-30℃时,标准热电偶显示-30℃,箱内传感器显示-29.6℃,误差0.4℃,符合要求。

第二步、数据采集系统校准。电压、电流采集模块需用直流标准源(精度±0.05%)校准,例如,用标准源输出10V电压,采集系统显示10.002V,误差0.02%,符合≤±0.1%FS的要求;输出5A电流,采集系统显示5.001A,误差0.02%,确认校准通过。

第三步、设备联动测试。将高低温箱与数据采集系统连接,模拟温度变化速率为2℃/min,检查数据采样的及时性与完整性。例如,温度从25℃降至-30℃需27.5分钟,采集系统需每1秒记录一次温度数据,确保曲线连续无断点。

校准完成后需出具校准报告,记录校准日期、设备型号、误差值等信息,确保测试数据可追溯。例如,校准报告中会注明“高低温箱温度传感器校准于2024年3月10日,误差±0.3℃”,作为测试有效性的依据。

测试参数设置:匹配标准与应用场景

温循测试的参数需根据委托方需求或行业标准设置,第一步、温度范围。常见范围包括:民用储能(-30℃~60℃)、工业储能(-40℃~85℃)、车载储能(-40℃~70℃)。例如,某光伏储能系统用于北方地区,委托方要求温度范围为-40℃~60℃,模拟冬季低温与夏季高温环境。

第二步、循环次数。多数标准要求50次循环(如GB/T 36276),部分高可靠性产品会增加至100次。循环次数需在测试前与委托方确认,避免后期争议。例如,某储能电池需通过100次温循测试,以满足户外5年使用寿命要求。

第三步、温度变化速率。标准默认速率为2℃/min±0.5℃/min,避免速率过快(导致电池内部应力突变)或过慢(延长测试时间)。例如,从25℃升至60℃需17.5分钟,从60℃降至-40℃需50分钟,确保温度变化均匀。

第四步、保温时间。在温度极值点(如-40℃、60℃)需保温4小时,确保样品内部温度与箱内温度一致。例如,-40℃保温时,需待样品表面温度稳定在-40℃±1℃后,再开始计时,避免“假保温”导致测试无效。

测试过程执行:规范操作与异常监控

测试过程的第一步、样品安装。将预处理后的样品固定在高低温箱内的绝缘测试架上,确保样品与箱壁、其他样品无接触(避免短路);用耐高温线缆(如氟塑料绝缘线)连接样品与数据采集系统,线缆需固定整齐,避免缠绕或拉扯。

第二步、传感器布置。将温度传感器贴在样品的关键位置:电池模组中心(测内部温度)、PACK外壳(测表面温度)、BMS电路板(测电子元件温度)。例如,磷酸铁锂模组会在中心电池贴一个传感器,外壳四个角各贴一个,确保全面监测温度变化。

第三步、程序运行。启动高低温箱的温度循环程序,确认设备按设定参数运行(如温度变化速率、保温时间)。测试过程中需关闭箱门,避免温度泄漏;若需开门查看,需暂停程序,待温度恢复后再继续。

第四步、定时巡查与应急处理。工程师每2小时巡查一次,检查设备是否报警(如温度超出范围、样品泄漏),记录箱内温度、样品电压与外观状态。若出现异常(如样品冒烟、漏液),需立即停止测试,将样品转移至安全防爆柜,用消防沙处理泄漏,并拍照记录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委托方。

数据实时监测:追踪动态变化

温循测试中需实时监测四类数据,第一步、温度数据。监测箱内温度(是否符合设定范围)与样品表面温度(与箱内温度的差值≤±5℃),若样品温度超出箱内温度±5℃,说明内部有发热(如短路),需立即报警。

第二步、电压数据。监测电池单体电压与PACK总电压,实时追踪电压变化:若单体电压下降超过0.1V/min(磷酸铁锂)或0.2V/min(三元锂),说明电池可能过放或内部短路;若总电压突变(如下降1V),需检查线缆连接是否松动。

第三步、内阻数据(可选)。部分测试会实时测量电池内阻,若内阻增长超过初始值20%,说明电池内部结构已受损(如极片脱落),需停止测试。例如,初始内阻30mΩ,测试中增长至36mΩ(增长率20%),触发报警。

第四步、异常状态。监测样品外观是否有变形、开裂、冒烟、泄漏,若出现上述情况,立即停止测试并记录。数据需保存为CSV或Excel格式,每1分钟记录一次,确保可追溯。例如,测试数据中会包含“2024-03-10 10:00:00,箱内温度-40℃,样品表面温度-39.5℃,单体电压3.20V”等信息。

测试后样品检查:验证性能稳定性

测试结束后第一步、静置恢复。将样品从高低温箱中取出,置于25℃±5℃环境中静置24小时,让温度与电压恢复至常温状态,消除测试后的热应力。

第二步、外观检查。用肉眼或放大镜检查样品外观:外壳是否有变形(膨胀率≤2%)、开裂、漏液(电解液泄漏)、冒烟痕迹(如外壳发黑)。例如,某PACK测试后外壳膨胀1mm(原尺寸100mm),膨胀率1%,符合要求;若膨胀3mm,膨胀率3%,则视为不合格。

第三步、性能复测。用与初始测试相同的设备与方法,测量OCV、内阻与容量,对比初始数据:容量保持率≥80%(磷酸铁锂)或≥85%(三元锂),内阻增长率≤20%,单体电压偏差≤50mV(测试后各单体电压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例如,初始容量100Ah,复测容量85Ah,容量保持率85%,符合要求;若复测容量75Ah,保持率75%,则不合格。

第四步、内部检查(可选)。若外观或性能异常,需拆解样品检查内部:电池单体是否鼓包、极片是否脱落、BMS电路板是否烧蚀、电解液是否泄漏。例如,某样品复测容量不足,拆解后发现电池单体鼓包,极片与隔膜分离,说明温度循环导致内部结构破坏。

结果判定:依据标准给出结论

温循测试的结果判定需结合三项核心指标,第一步、外观合格:样品无变形、开裂、漏液、冒烟,外壳无明显损伤。例如,某储能PACK测试后外壳无划痕,无液体渗出,外观符合要求。

第二步、性能合格:容量保持率≥标准要求(如GB/T 36276要求≥80%),内阻增长率≤20%,单体电压偏差≤50mV。例如,某电池容量保持率85%,内阻增长率15%,单体电压偏差30mV,性能符合要求。

第三步、安全合格:测试过程中无短路、爆炸、起火等安全事故。例如,测试中样品未出现冒烟、泄漏,设备未触发安全报警,安全指标符合要求。

若三项指标均满足,第三方检测机构会出具“符合XX标准温循测试要求”的报告;若有一项不满足,需在报告中说明不合格原因(如“容量保持率75%,未达到80%的要求”),并附异常数据与照片。例如,某样品因容量保持率不足判定为不合格,报告中会注明“测试后容量75Ah,初始容量100Ah,保持率75%<80%”。

有储能系统安全性测试相关疑问?

我们的专业团队将为您提供一对一咨询服务,解答您的疑问

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