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检测

了解最新储能系统安全性测试行业动态

储能系统安全性测试相关服务热线:

储能系统安全性测试第三方检测中环境试验设备校准要求

能源检测
2025-10-30
0
奥创检测实验室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请务必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储能系统作为新型电力系统的核心支撑,其安全性直接关系到电网稳定与用户安全。第三方检测机构在储能系统安全性评估中承担着客观验证的关键角色,而环境试验(如高低温、湿热、振动冲击等)是安全性测试的重要环节。环境试验设备的校准精度,直接决定了试验条件的真实性与测试数据的可信度,因此明确其校准要求是保障检测结果有效性的核心前提。

环境试验设备校准的法规与标准依据

储能系统环境试验设备的校准需同时满足计量法规、储能行业标准及实验室资质要求。从计量层面,我国《计量法》规定用于安全防护的计量器具需定期校准,环境试验设备作为安全防护类器具,必须符合该要求。

行业标准方面,储能系统安全性测试需遵循GB/T 29259《储能电池系统安全要求》、IEC 62619《锂电池用于工业应用的安全要求》等,这些标准明确了环境试验的条件(如温度循环范围-40℃~85℃),因此设备校准需覆盖对应参数范围。

实验室资质角度,第三方检测机构需通过ISO/IEC 17025认可,该标准要求设备校准由具备资质的机构完成,且结果需包含测量不确定度评估。计量校准的具体方法需遵循JJF 1101(温度校准)、JJF 1102(湿度校准)等国家技术规范。

例如,高低温箱的温度校准需按JJF 1101规定的9点法布点,校准点需包含设备量程的10%、50%、90%三点,这些要求直接指导校准实施过程。

温度试验设备的校准要求

温度试验设备(如高低温箱、温度循环箱)的校准重点是温度均匀性、波动度及升降温速率。温度均匀性影响试样受温一致性,波动度反映控温精度,二者是校准核心参数。

校准点需覆盖试验常用范围,比如储能电池温度循环试验涉及的-40℃、25℃、85℃,宽量程设备还需增加极值点(如-70℃、150℃)验证极限性能。

校准方法遵循JJF 1101,采用铂电阻温度计(PT100)作为标准器,按GB/T 5170.2的9点法布点:工作空间上、中、下三层,每层前、中、后位置放置传感器,与试样距离大于100mm。

校准结果需满足试验标准,如GB/T 2423.1要求温度均匀性≤±2℃、波动度≤±0.5℃;IEC 62619对储能锂电池的要求更严,部分试验需均匀性≤±1℃。升降温速率需记录从初始温度到目标温度的时间,如25℃降至-40℃需≤60min。

测量不确定度需≤试验允许误差的1/3(如允许偏差±2℃,则不确定度≤0.67℃),确保结果可靠。

湿度试验设备的校准要求

湿热箱的校准需关注相对湿度(RH)的均匀性、波动度及温湿度协同性。相对湿度是温度与水汽分压的函数,需在特定温度下校准,不能脱离温度单独进行。

校准参数方面,湿度均匀性是工作空间各点与中心点的最大偏差,波动度是中心点的变化幅度。需使用经溯源的电容式湿度传感器(精度优于±1%RH),按JJF 1102要求操作。

布点遵循GB/T 5170.5,工作空间上、中、下三层各3个传感器共9点,避免接触气流或水滴。校准点需覆盖试验常用的温湿度组合(如40℃/90%RH、55℃/85%RH)。

温湿度协同性是关键,需验证温度变化时湿度的响应速度与稳定性。比如温度从25℃升至40℃时,湿度需30分钟内达90%RH且稳定,偏差≤±2%RH。水箱需用电阻率≥1MΩ·cm的去离子水,避免影响校准结果。

校准结果需满足GB/T 2423.3要求(湿度均匀性≤±3%RH、波动度≤±2%RH),储能电池湿热循环试验可能要求更高精度(如±1%RH)。

盐雾试验设备的校准要求

盐雾试验箱的校准重点是盐雾沉降量、喷雾均匀性及箱内温度。沉降量直接影响腐蚀速率,是盐雾试验的核心参数。

按GB/T 10125要求,沉降量校准需用80cm²标准收集器,工作空间放至少2个(大型设备4个),收集16小时以上,沉降量需1.0~2.0ml/(80cm²·h)。收集前需确认盐溶液浓度(5%NaCl)、pH值(6.5~7.2)。

喷雾均匀性指不同收集器的沉降量差异≤20%(如A为1.5ml,B需1.2~1.8ml)。校准中需保持喷雾压力(0.07~0.17MPa)、压缩空气湿度(≥85%RH)稳定。

箱内温度需用铂电阻温度计校准,布点中心加四角共5点,中性盐雾试验需35℃±1℃、醋酸盐雾试验50℃±1℃。温度偏差会导致沉降量异常,需同时校准温度与盐雾参数。

校准前需清洁喷雾嘴,避免堵塞或磨损导致喷雾颗粒过大(标准要求1~5μm),影响试验结果。

振动与冲击试验设备的校准要求

振动台(正弦、随机振动)与冲击试验机的校准重点是加速度、频率、位移及脉冲波形,模拟储能系统在运输、地震中的机械应力。

振动台校准需用经溯源的压电式加速度计(精度±1%)和动态信号分析仪,参数包括台面加速度均匀性(差异≤5%)、频率范围(0~2000Hz)、加速度幅值(0~100g)。随机振动需校准功率谱密度(PSD),偏差≤±3dB。

正弦振动的校准点需选常用频率(10Hz、100Hz、1000Hz)和加速度(5g、10g、20g),验证不同条件下的输出精度。位移校准用激光传感器,测量台面最大位移(如±5mm),偏差≤±5%。

冲击试验机需校准脉冲波形,如半正弦波的峰值加速度偏差≤±5%、持续时间偏差≤±10%,波形需光滑无毛刺,符合GB/T 2423.5要求。

校准需注意设备安装状态:振动台台面需水平(偏差≤0.5°),冲击试验机底座需固定牢固,避免共振影响结果。需在空载和带载(模拟试样重量)两种状态下校准,确保实际试验性能。

校准周期与溯源要求

校准周期需综合使用频率、维护情况及试验重要性:一般设备12个月,使用频繁(每月超10次)或关键试验设备缩短至6个月。

设备故障、维修或调整后(如更换控温模块)需重新校准,确认性能恢复。例如高低温箱压缩机维修后,需重新校准温度均匀性与波动度。

溯源性是核心要求,校准机构需有CNAS或ILAC认可,证书需说明标准器溯源路径(如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的温度标准)。第三方机构需保存证书原件,录入设备管理系统便于追溯。

进口设备需符合中国计量法规,不能直接用国外校准证书。若设备自带校准程序,需验证与中国标准的一致性,必要时补充校准。

校准结果的验证与应用

校准完成后需验证结果是否符合试验标准,如高低温箱均匀性±1.5℃需满足GB/T 29259的≤±2℃要求,符合则继续使用;不符合需调整设备(如更换加热管)后重新校准。

校准报告的不确定度需纳入试验结果评估,如温度试验不确定度0.5℃,试验偏差+1.2℃,总不确定度√(0.5²+0.3²)=0.58℃,需确认在允许范围内。

需将校准数据与试验数据关联,如2023年5月的温度循环试验用了3月校准的高低温箱,结果有效;若校准超期(如2022年3月校准,2023年5月试验),需重新评估结果。

若校准结果超范围,需追溯设备上次校准后的试验数据,评估影响;受影响需通知客户重新试验,分析偏差原因(如传感器老化),采取纠正措施(更换传感器)后重新校准。

有储能系统安全性测试相关疑问?

我们的专业团队将为您提供一对一咨询服务,解答您的疑问

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