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品检测

了解最新电气安全检测行业动态

电气安全检测相关服务热线:

工业设备电气安全检测接地电阻测试方法详解

消费品检测
2025-10-24
0
奥创检测实验室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请务必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工业设备电气安全是生产运行的核心保障,而接地电阻测试作为电气安全检测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设备防触电保护、雷电防护及电磁干扰抑制的有效性。本文针对工业场景,详细拆解接地电阻测试的原理、方法、仪器选择及干扰排除,为一线检测人员提供可落地的操作指南。

接地电阻的基本概念与测试意义

接地电阻是指接地极与大地之间的电阻,包含接地极本身的电阻、接地极与土壤的接触电阻,以及土壤中的散流电阻三部分。在工业电气系统中,接地电阻的大小直接决定了故障电流的泄放能力——若接地电阻过大,设备外壳带电时无法快速导走电流,易引发人员触电或设备烧毁事故。

例如,TN-C-S系统中,中性线与保护线在进线处共用接地极,若接地电阻超过4Ω(GB 50169-2016标准要求),当相线碰壳时,外壳电压会超过安全阈值(通常≤50V);而在防雷接地系统中,过大的接地电阻会导致雷电电流无法快速散流,可能击穿设备绝缘。

因此,定期测试接地电阻是工业设备“预防性维护”的重要内容,需覆盖变压器、电机、配电箱、起重机等关键设备的接地极。

接地电阻测试的主要标准依据

工业接地电阻测试需遵循国家及国际通用标准,其中最核心的是《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标准》(GB 50169-2016)和《低压电气装置 第1部分:基本原则、一般特性评估和定义》(IEC 60364-1:2005)。

GB 50169-2016明确规定:TN系统的保护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4Ω;TT系统的保护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10Ω(当配电变压器容量≤100kVA时,可放宽至≤10Ω);防雷接地的接地电阻值应根据防雷类别确定,一类防雷建筑不应大于10Ω,二类不应大于10Ω,三类不应大于30Ω。

此外,部分行业有特殊要求,比如煤矿井下设备的接地电阻需≤2Ω(GB 3836.15-2017),化工企业的易燃易爆场所接地电阻需≤1Ω(GB 50058-2014)。检测人员需根据设备所属行业选择对应标准。

常用接地电阻测试仪器及选择

工业场景中常用的接地电阻测试仪主要有两类:传统手摇式接地电阻表(如ZC-8型)和数字式接地电阻测试仪(如 fluke 1625)。

手摇式接地电阻表通过手摇发电机产生110Hz的交流电流,利用电位差法计算接地电阻,优点是无需电源、结构简单,适用于户外无市电的场景(如输电线路塔基接地测试);缺点是读数误差大(约±5%)、抗干扰能力弱,且需要人工摇动手柄(转速需保持120r/min)。

数字式接地电阻测试仪采用微处理器技术,能自动产生高频电流(通常≥1kHz),抗工频干扰能力强,读数精度高(约±1%),部分型号还支持数据存储和蓝牙传输(如fluke 1623-2)。此外,数字仪器通常具备“自动量程”功能,无需手动切换档位,适合新手操作。

选择仪器时需考虑场景:户外无电源选手摇表,高精度要求(如电子厂设备)选数字表,防爆场所选本安型数字表(如ExibⅡCT4)。

两线法测试:原理与操作步骤

两线法是最基础的接地电阻测试方法,原理是将一根测试线接被测接地极(E端),另一根接辅助电流极(C端),通过仪器测量两电极之间的电阻(包含接地电阻和辅助电极电阻)。

操作步骤如下:

1、选点:选择被测接地极(如设备外壳的接地螺栓),清理周围土壤中的石块、杂草,确保接地极与土壤接触良好;

2、布极:将辅助电流极插入接地极附近的土壤(间距≥5m),若土壤干燥,可浇水湿润以降低接触电阻;

3、接线:手摇表的E端接被测接地极,C端接辅助电流极;数字表的“Earth”端接被测接地极,“Current”端接辅助电流极;

4、测试:手摇表顺时针摇动手柄至120r/min,待指针稳定后读数;数字表按下“TEST”键,等待仪器显示结果;

5、重复:更换辅助电流极位置,测试2-3次,取平均值。

两线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所需线材少,缺点是未消除辅助电极电阻的影响,因此仅适用于土壤电阻率低(≤100Ω·m)、接地电阻较大(≥10Ω)的场景(如农村小型电机接地测试)。

三线法测试:消除辅助电极电阻影响

三线法是工业场景中最常用的方法,原理是增加一根辅助电位极(P端),将电流回路(E-C)和电位回路(E-P)分开,从而消除辅助电流极的电阻影响,测试精度显著提升。

布极要求:被测接地极(E)、辅助电流极(C)、辅助电位极(P)需成一直线,间距需满足“C-E间距≥5倍接地极长度”(通常取10-20m),P极位于E极和C极之间,且P-E间距为C-E间距的1/5(如C-E=10m,则P-E=2m)。

操作步骤:

1、布极:按上述要求插入E、P、C三个电极;

2、接线:手摇表的E端接被测接地极,P端接电位极,C端接电流极;数字表的“Earth”接E,“Potential”接P,“Current”接C;

3、测试:同两线法,数字表需确认“三线法”模式已开启;

4、读数:数字表直接显示接地电阻值,手摇表需根据档位(如×1、×10、×100)乘以指针读数(如指针指在4.5,档位×1,则结果为4.5Ω)。

三线法的精度比两线法高,适用于大多数工业设备(如车间配电箱、电机外壳)的接地测试,是检测人员的“常规武器”。

四线法测试:高精度场景的应用

四线法(又称“ Kelvin 法”)是针对低电阻接地系统(如电子厂洁净室设备、医疗设备)的高精度测试方法,原理是用两根电流线(I+、I-)传输测试电流,两根电位线(V+、V-)测量接地极的电位差,彻底消除测试线和电极的接触电阻影响。

布极要求:与三线法类似,但电位极(V+、V-)需更靠近被测接地极(通常P-E间距≤2m),且电流极(I+、I-)间距需≥10m。

操作步骤:

1、布极:插入被测接地极(E)、电流极(I+、I-)、电位极(V+、V-);

2、接线:数字表的“I+”接电流极正极,“I-”接电流极负极,“V+”接电位极正极(靠近E极),“V-”接电位极负极(接E极);

3、测试:开启数字表的“四线法”模式,按下“TEST”键;

4、读数:仪器显示的电阻值即为接地电阻(不含接触电阻)。

四线法的测试精度可达±0.1Ω,适用于对接地电阻要求极高的场景(如半导体生产线设备,要求接地电阻≤0.5Ω)。

测试前的准备工作:确保数据准确

测试前的准备直接影响数据准确性,需重点做好以下几点:

1、设备断电:测试前需断开被测设备的电源,拔下插头,防止设备带电导致测试人员触电或仪器损坏;

2、清理接地极:用砂纸打磨接地极的螺栓或接线端子,去除氧化层和油污,确保测试线与接地极接触良好;

3、检查仪器:手摇表需检查指针是否指在“∞”(未接线时),数字表需检查电池电量(低于20%需充电)和测试线是否破损;

4、确认布极间距:根据测试方法(两线/三线/四线)确定辅助电极的间距,若间距不足,会导致测试值偏小(如三线法C-E间距不足10m,结果可能比实际值小20%);

5、记录环境条件:测量并记录测试时的温度(℃)、湿度(%RH)和土壤湿度(可用土壤湿度计测量),因为土壤电阻率随温度和湿度变化(温度每升高10℃,电阻率降低5%-10%;湿度从10%增至20%,电阻率降低50%)。

测试中的常见干扰及排除方法

工业场景中,测试数据易受以下干扰:

1、工频干扰:附近有高压输电线或大型电机(如车间的注塑机)时,会产生50Hz的工频电流,导致仪器读数波动。排除方法:将辅助电极远离干扰源(间距≥20m),或使用数字表的“抗工频干扰”功能(如fluke 1625的“50Hz/60Hz抑制”);

2、土壤湿度不均:若接地极周围土壤干湿不均(如一侧浇水、一侧干燥),会导致散流电阻分布不均,测试值偏大。排除方法:测试前24小时内不要浇水,或在测试点周围均匀浇水(保持土壤湿度一致);

3、接触不良:测试线与接地极的接线端子氧化或松动,会导致接触电阻增大,测试值偏高。排除方法:用砂纸打磨接线端子,拧紧测试线的鳄鱼夹;

4、多接地极干扰:若被测设备与其他设备共用接地网(如车间的多个配电箱接同一接地极),测试时需断开其他设备的接地连线,否则会导致测试值偏小(因为多接地极并联电阻更小)。

测试数据的判定与记录要求

测试完成后,需根据对应标准判定数据是否合格:例如,车间电机的TN系统接地电阻测试值为3.2Ω,符合GB 50169-2016的≤4Ω要求,判定为“合格”;若测试值为5.1Ω,则判定为“不合格”,需整改(如增加接地极数量、更换土壤)。

记录数据时需包含以下信息:

1、基本信息:测试日期(如2024-05-20)、测试地点(如车间A区1号电机)、测试人员(张三)、仪器型号(fluke 1625);

2、环境信息:温度(25℃)、湿度(60%RH)、土壤湿度(18%);

3、测试数据:接地极编号(JD-001)、测试方法(三线法)、测试值(3.2Ω)、标准要求(≤4Ω)、判定结果(合格);

4、异常情况:若测试中遇到干扰(如工频干扰),需记录排除方法(如远离输电线5m)。

记录需一式两份,一份留存检测机构,一份交设备使用单位,作为设备维护的原始凭证。

标签: 电气安全检测

有电气安全检测相关疑问?

我们的专业团队将为您提供一对一咨询服务,解答您的疑问

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