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检测

了解最新阻燃织物检测行业动态

阻燃织物检测相关服务热线:

公共场所阻燃织物检测极限氧指数测试方法及步骤

建材检测
2025-10-24
0
奥创检测实验室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请务必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极限氧指数(LOI)是评价织物阻燃性能的核心指标,指材料在氮氧混合气体中维持燃烧所需的最低氧气浓度(体积分数)。在商场、酒店、地铁等公共场所,阻燃织物的LOI值直接决定火灾发生时的燃烧蔓延速度与人员逃生窗口,因此准确的LOI测试是确保织物符合GB 50222-2017等防火规范的关键环节。本文将系统拆解公共场所阻燃织物LOI测试的方法逻辑与操作步骤,为检测人员提供标准化执行指南。

极限氧指数(LOI)的基本概念

极限氧指数(LOI)的数值表示材料维持燃烧的最低氧气体积分数,范围通常在15%~100%之间。数值越高,织物阻燃性能越好——普通棉织物LOI约18%~20%(接近空气氧浓度21%,易燃烧),聚酯纤维织物约20%~22%,经阻燃处理的织物可提升至26%以上(满足公共场所B1级要求)。

LOI是公共场所阻燃织物的“安全门槛”:火灾中,高LOI值的织物能在氧气浓度降低时快速熄灭,减少有毒烟雾释放;低LOI值的织物则会持续燃烧,加速火势蔓延。因此,LOI测试是织物入场验收的必检项目。

LOI的结果与织物结构密切相关:经纱密度高的织物(如帆布),LOI值通常高于纬纱密度低的织物(如平纹布);含阻燃纤维(如芳纶)的织物,LOI值显著高于涂覆阻燃剂的织物(后者易因洗涤流失阻燃成分)。

国际标准中,LOI是统一的阻燃评价指标:ISO 4589-2《塑料 用氧指数法测定燃烧行为 第2部分:室温试验》、ASTM D2863《测定材料氧指数的标准试验方法》均采用LOI作为核心指标,与我国GB/T 5454-1997标准一致。

极限氧指数测试的原理

LOI测试基于“氧浓度梯度法”:通过调节氮氧混合气体的氧浓度,观察织物在不同浓度下的燃烧状态,找到“刚好能维持燃烧”的临界氧浓度。其核心逻辑是:氧气是燃烧的必要条件,降低氧气浓度会削弱燃烧反应,直至无法维持。

测试在封闭燃烧筒中进行:混合气体从底部通入,向上流动,为试样提供稳定的氧浓度环境。试样垂直悬挂在燃烧筒内,避免火焰因重力向下蔓延(水平放置会导致火焰快速扩散,影响结果)。

“逐步逼近法”是关键:先设定初始氧浓度(如预计LOI为26%,初始设25%),点燃试样后观察燃烧情况;若燃烧则降低氧浓度,若不燃烧则升高,直到找到“相邻两次测试中一次燃烧、一次不燃烧”的临界区间。

临界区间的平均浓度即为LOI值:例如,25.5%时燃烧、25.0%时不燃烧,则LOI为(25.5%+25.0%)/2=25.25%,保留一位小数为25.3%。这种方法通过多次测试逼近真实值,确保结果准确。

测试前的试样准备

试样制备需选“无疵点”区域:从织物中部剪取经向(长度与经纱平行)和纬向(长度与纬纱平行)试样,尺寸均为150mm×50mm(长度×宽度)。布边、接头或污渍处的试样需丢弃,避免影响燃烧行为。

边缘处理要严格:用锋利剪刀剪齐试样边缘,不得有毛边、撕裂或卷边。毛边会使火焰沿毛丝快速蔓延,导致LOI值偏低;卷边会减少试样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LOI值偏高。

试样数量需满足“经纬各5个”:经纱和纬纱的密度、捻度不同,燃烧性能可能差异显著(如经纱用阻燃纤维,纬纱用普通纤维,经向LOI值更高)。测试经纬向试样能全面反映织物整体性能。

调湿环节不可少:将试样放入23℃±2℃、相对湿度50%±5%的环境中24小时,达到平衡回潮率。含湿量过高会使LOI值偏高(水分蒸发吸热),过低则使LOI值偏低(加速热分解)。

测试所需的核心设备

氧指数测定仪是核心:由燃烧筒(透明玻璃,内径≥75mm、高度≥450mm)、气体控制系统(氧氮罐、流量控制器、混合器)、点火装置(本生灯,火焰高度15mm±1mm)组成,需符合GB/T 2406.1-2008标准要求。

辅助工具包括:秒表(计时精度0.1秒)、直尺(测量燃烧长度,精度1mm)、通风柜(排出有害气体)、不锈钢试样夹(固定试样,避免燃烧)。

设备校准需提前完成:检查氧氮纯度(≥99.5%),校准流量控制器(流量稳定在10±1L/min),调整本生灯火焰高度(用直尺测量至15mm)。流量波动超过±1L/min会导致结果偏差。

设备维护要定期:燃烧筒内壁需用酒精擦拭(去除燃烧沉积物),流量控制器每3个月校准一次,本生灯喷嘴用细钢丝疏通(避免堵塞导致火焰不稳定)。

极限氧指数测试的具体步骤

第一步,试样安装:将调湿后的试样垂直固定在试样夹上,下端距气体分布板≥100mm,上端距燃烧筒顶部≥100mm,确保处于均匀气流区(避免底部气流过强或顶部过弱)。

第二步,气体预通:设定初始氧浓度(如25%),通入混合气体5分钟,使燃烧筒内气体均匀。若预通时间不足,初始氧浓度波动会导致燃烧行为异常。

第三步,点火操作:点燃本生灯,对准试样顶端中心,点火时间≤30秒。若未点燃,等待10秒后再次点火,最多3次;3次未点燃则判定“不燃烧”。

第四步,燃烧观察:移开本生灯后启动秒表,记录燃烧时间(≤3分钟)和燃烧长度(≤50mm)。若任意一项超过阈值,判定“燃烧”;否则“不燃烧”。

第五步,调整氧浓度:燃烧则降0.5%(如24.5%),不燃烧则升0.5%(如25.5%),重复第二步至第四步。

第六步,确定临界区间:找到“一次燃烧、一次不燃烧”的相邻浓度(如25.5%和25.0%),确保浓度差≤0.5%。

第七步,计算LOI值:取临界区间平均值,经向和纬向试样分别计算后取总平均,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测试结果的判定规则

临界区间有效性:浓度差需≤0.5%,否则需继续测试。若差为1.0%,说明逼近次数不足,结果不可靠。

平行测试平均值:经向和纬向的平均LOI值差异需≤2%,否则织物燃烧性能不均匀(如经向26.5%、纬向24.0%),需检查织物质量。

防火规范判定:根据GB 50222-2017,B1级纺织织物要求LOI≥26%,B2级≥22%。若结果低于对应等级,织物不符合公共场所使用标准。

结果表示:需注明LOI值(如25.3%)、测试标准(GB/T 5454-1997)、试样方向(经/纬向),并附原始数据(每个试样的燃烧时间、长度)。

测试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环境条件控制:测试需在23℃±2℃、相对湿度50%±5%的环境中进行。温度过高会加速热分解,过低会延缓燃烧;湿度超标会影响含湿量,导致结果偏差。

气体流量稳定:流量需保持10±1L/min,过大易吹灭火焰(LOI值偏高),过小无法补充氧气(LOI值偏低)。测试中需时刻观察流量表,波动超过±1L/min需重新稳定。

点火规范:火焰需对准试样顶端中心,不得接触侧面。侧面点火会使火焰沿边缘蔓延,导致LOI值偏低;点火时间≤30秒,避免过度加热试样。

燃烧长度测量:燃烧停止后立即测量,精确至1mm。熔融滴落物忽略,仅测试样本身长度;炭化区域需计入燃烧长度(炭化是燃烧结果)。

异常行为记录:若试样出现熔融滴落或阴燃,需在报告中注明。熔融滴落会影响燃烧长度测量,阴燃会延长燃烧时间(如阴燃超过3分钟需判定为“燃烧”)。

标签: 阻燃织物检测

有阻燃织物检测相关疑问?

我们的专业团队将为您提供一对一咨询服务,解答您的疑问

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