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检测

了解最新地下水检测,水质检测行业动态

地下水检测,水质检测相关服务热线:

地下水第三方检测采样流程及质量控制标准要求

环境检测
2025-10-26
0
奥创检测实验室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请务必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地下水第三方检测是水资源环境评价、污染治理的重要技术支撑,其数据准确性直接依赖采样流程的规范性与质量控制的严格性。本文结合《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4)、《水质 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规定》(GB/T 12999)等标准,详细拆解第三方检测中的地下水采样流程及关键质量控制要求,为行业提供可落地的操作指南。

采样前的准备工作

地下水第三方检测采样前,需先制定详细采样方案,内容涵盖采样目的、点位布设依据、采样深度(如潜水层水位下0.5-1米、承压层隔水层下0.5-1米)、频次及样品保存条件等。方案需结合场地水文地质报告(如含水层厚度、径流方向)与委托方需求,经内部技术负责人审核确认,避免流程偏差。

采样人员需具备环境监测上岗证或地下水采样专项培训合格证,熟悉《地下水采样技术规程》(SL 183)等规范。人员需提前调研采样点周边环境,如是否存在加油站、养殖场等污染源,预判可能的干扰因素(如地表径流渗入),并制定规避措施。

采样设备需提前校准:水质采样器(贝勒管、蠕动泵)用去离子水冲洗3次以上,确保无残留污染物;电测水位计校准刻度误差≤1厘米;pH计、电导率仪用标准溶液(如pH=4.00、6.86缓冲液)校准,误差控制在±0.1pH、±5%电导率以内。

样品容器需按检测项目选择:金属项目用高密度聚乙烯瓶(避免玻璃溶出干扰),有机物(如VOCs)用棕色玻璃瓶(防止光解);容器需经“洗涤剂浸泡-盐酸(1+9)冲洗-去离子水漂洗”流程清洗,晾干后密封保存,避免灰尘污染。

采样点的现场核查与布点

到达现场后,先用GPS定位(误差≤5米)核查点位准确性,确认井口编号与方案一致;检查井房密封性,若井盖破损需用清洁塑料布临时覆盖,防止杂物落入井内。

对于已有监测井,需测量静水位:将电测水位计探头缓慢下放至液面,待数字稳定后读取水位埋深(如“水位埋深3.2米”),并记录井口标高(如“井口标高125.6米”),若水位与历史数据差异超过0.5米,需分析是否因近期降水、地下水开采导致。

污染场地采样需增设对照点:在污染源上风向(地下水径流反方向)设置清洁背景点,在污染源下风向设置监控点(间距5-10米),确保布点覆盖污染羽范围;布点调整需经委托方签字确认,并在采样记录中备注原因。

现场采样操作流程

采样前需排出井内停滞水:浅井(≤10米)用贝勒管抽取3-5次,直至出水清澈、水温稳定(变化≤0.5℃);深井(>10米)用蠕动泵抽取,抽水量达到井内水体积的3倍以上(如井容积100L,需抽水300L),确保采集到含水层新鲜水样。

采集样品时,贝勒管需垂直下放至采样深度(如“潜水层采样深度4.0米”),待管内充满水后缓慢提升,避免产生气泡(气泡会导致VOCs挥发);蠕动泵采样流速控制在≤5L/min,防止搅动井底沉积物(避免浊度升高影响检测)。

现场检测需即时完成:用便携式DO仪测溶解氧(误差≤0.2mg/L),用pH计测pH值(直接将电极插入水样,停留30秒读数),数据需记录在《地下水采样记录表》中,若DO<2mg/L(厌氧环境),需在记录中标注“可能存在还原性污染物”。

样品分装需严格按标准:VOCs样品用玻璃瓶装满(不留顶空),立即用聚四氟乙烯密封垫盖紧;金属样品加入硝酸(1+99)调pH<2,摇匀后密封;微生物样品用无菌采样袋采集,避免与空气接触。

样品的保存与运输

样品采集后需立即按标准保存:VOCs样品放入4℃以下冷藏箱(冰袋与样品用泡沫隔开),24小时内送实验室;金属样品在4℃冷藏,保存期≤14天;粪大肠菌群样品在0-4℃冷藏,6小时内送样。

保温箱需标注“地下水样品”“冷藏保存”等警示语,避免误放高温环境;长途运输(>2小时)需每小时检查箱内温度,若超过规定范围(如VOCs样品温度>8℃),需更换冰袋或选择更快的运输方式(如航空快递)。

运输记录需包含样品编号、类型、保存温度、发车时间、接收人等信息,双方签字确认;样品交接时,实验室需检查容器密封性(如瓶盖是否松动)、标签完整性,若有破损需拒绝接收并通知采样人员。

采样过程的质量控制

空白样控制:每批(≤20个点位)采集1个现场空白样,用去离子水按采样流程操作,检测结果需低于方法检出限(如铅的检出限0.01mg/L),否则该批样品需重新采集。

平行样控制:每批采集10%平行样(不少于1个),即从同一深度采集两份样品(编号A、B),检测结果的相对偏差需符合要求:金属项目≤10%(如A样铅浓度0.05mg/L,B样0.055mg/L,偏差10%),有机物项目≤20%。

密码样考核:每季度对采样人员进行1次密码样测试,在采样点投放已知浓度的标准样品(如“密码样铅浓度0.10mg/L”),采样人员按常规流程采集,检测结果与标准值偏差≤10%为合格,不合格者需重新培训。

采样后的收尾与追溯

采样结束后,需恢复井场原状:将井盖盖严,用锁具固定;清理现场垃圾(如冰袋包装、塑料瓶),带离现场至指定垃圾点,避免污染周边土壤。

采样设备需清洁维护:贝勒管用去离子水冲洗后倒置晾干,蠕动泵软管拆卸后用酒精浸泡消毒,pH计电极用蒸馏水冲洗后浸泡在饱和氯化钾溶液中保存。

建立样品追溯体系:将采样记录(点位、深度、现场数据)、运输记录(时间、温度)、实验室接收记录关联,用二维码标识每个样品,扫描可查看全流程信息;若实验室检测结果异常(如COD超标),可回溯采样过程(如是否采集了停滞水),排查问题根源。

采样后的内部审核

采样完成后,技术负责人需审核采样资料:检查采样记录是否完整(如是否遗漏“现场检测DO值”)、设备校准记录是否齐全(如pH计校准时间)、质量控制样(空白、平行)是否符合要求。

审核中发现问题需及时整改:如采样记录涂改(“将‘水位埋深3.2米’改为‘3.5米’”),需由采样人员签字确认并备注原因;空白样铅浓度0.02mg/L(超过检出限0.01mg/L),需重新采样并更换污染的采样器。

审核通过后,将采样报告(含点位图、现场数据、质控结果)提交委托方,报告需加盖CMA章(若有资质),并附原始记录复印件(如采样记录表、设备校准单),确保数据可溯源。

有地下水检测,水质检测相关疑问?

我们的专业团队将为您提供一对一咨询服务,解答您的疑问

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