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矿矿石微量元素检测的原子荧光光谱法实验步骤详解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请务必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石墨矿中微量元素(如砷、锑、铋等)的含量直接影响其在新能源、电子等领域的应用价值,原子荧光光谱法因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检测限低等优势,成为石墨矿微量元素检测的常用技术。本文详细拆解该方法的实验步骤,为实验室精准检测提供实操指引。
样品采集与预处理
样品的代表性是检测结果可靠的基础。采集石墨矿样品时,需按照“多点、分层”原则,在矿坑或钻孔不同深度选取5-10个点位,每个点位取100-200g矿石,混合后用四分法缩分至50g左右。
将缩分后的样品用颚式破碎机破碎至粒径小于2mm,再用玛瑙研钵研磨至全部通过200目标准筛(约75μm),避免金属研钵引入铁、铜等杂质。
称取0.5000g(精确至0.0001g)样品于聚四氟乙烯消解罐,依次加入5mL浓硝酸、3mL浓盐酸、2mL氢氟酸(均为优级纯),加盖后用微波消解仪按120℃30min、180℃60min程序消解。
消解完成后,将罐移至赶酸仪150℃赶酸至剩余1mL(去除氢氟酸防腐蚀仪器),冷却后用5%盐酸转移至50mL容量瓶定容,若有沉淀需用0.45μm滤膜过滤。
试剂与标准溶液制备
实验试剂需选优级纯或光谱纯:硝酸、盐酸、氢氟酸为优级纯,硼氢化钠、氢氧化钠为分析纯,水用电阻率≥18.2MΩ·cm的超纯水。
载液为5%盐酸(25mL浓盐酸+475mL超纯水);还原剂为2%硼氢化钠+0.5%氢氧化钠溶液(2g硼氢化钠+0.5g氢氧化钠溶解于100mL超纯水,现用现配)。
标准储备液采用有证标准物质(如1000μg/mL砷、锑储备液),用5%盐酸稀释成10μg/mL中间液,再稀释成0、1、2、5、10ng/mL的系列标准工作液(如取0.1mL中间液至100mL容量瓶定容为1ng/mL)。
仪器调试与参数设置
实验前30分钟开机预热,安装对应元素的空心阴极灯(如砷灯、锑灯),通过“灯位调整”功能将灯位调至荧光强度最大位置。
设置仪器参数:灯电流30mA、负高压280V(平衡灵敏度与噪音);载气(氩气,≥99.99%)流量400mL/min、屏蔽气800mL/min(防止空气干扰);原子化器高度8mm(聚焦原子化区中心);读数时间10s、延迟时间1s。
用超纯水冲洗管路5分钟,吸入载液和还原剂,观察基线稳定性(漂移≤5荧光强度单位为合格),确保管路清洁无残留。
标准曲线绘制
先测空白溶液(5%盐酸)的荧光强度,连续测3次取平均值(扣除空白消除背景干扰)。
按浓度从低到高顺序测系列标准工作液,每测一个浓度记录荧光强度。测高浓度后用载液冲洗管路3次,避免残留影响低浓度结果。
以浓度为横坐标、扣除空白后的荧光强度为纵坐标绘标准曲线,用线性回归得方程(如Y=120X+5,Y为荧光强度,X为浓度),要求相关系数R²≥0.999。
样品测定
将预处理好的样品溶液摇匀,按标准曲线的参数和进样方式测定,每个样品平行测3次取平均值,平行样相对标准偏差(RSD)需≤5%。
若样品荧光强度超过标准曲线最高浓度,用5%盐酸稀释至范围内(如稀释10倍)重新测定,避免非线性误差。
根据回归方程计算样品溶液浓度,再结合称样量和定容体积算样品中微量元素含量(如As含量=(X×50)/0.5,X为溶液浓度ng/mL,结果以μg/g表示)。
质量控制与注意事项
每批样品做2个空白试验(同步骤不加样品),空白值≤10荧光强度单位为合格,否则需检查试剂纯度或器皿清洁度。
做加标回收实验:取样品溶液加入0.5-2倍样品浓度的标准液,回收率需在90%-110%之间,验证方法准确性。
玻璃器皿需用10%硝酸浸泡24小时,再用超纯水冲洗3次;操作时戴手套,避免手接触样品引入污染。
实验后用超纯水冲洗管路10分钟,定期检查空心阴极灯(使用1000小时后若荧光强度下降30%需更换),每月用酒精棉清洁原子化器石英管去除积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