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检测

了解最新温升与过载测试行业动态

温升与过载测试相关服务热线:

工业机器人第三方温升与过载测试的第三方检测流程

电子检测
2025-10-27
0
奥创检测实验室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请务必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工业机器人是智能制造的核心装备,其温升与过载性能直接关系到运行稳定性、使用寿命及生产安全。温升过高可能导致电机绕组烧毁、驱动器故障,过载则可能引发本体变形、关节卡顿等问题。第三方检测凭借客观性与专业性,成为企业验证产品合规性的关键环节。本文将系统拆解工业机器人第三方温升与过载测试的完整流程,为行业提供实操指引。

测试前的资料与样品准备

第三方检测机构首先要求客户提供完整技术资料与合格样品。资料需包括产品说明书(含操作、维护手册)、技术参数表(额定负载、速度、扭矩、电源参数)、电气原理图(标注电机、驱动器、减速机等发热部件位置)、关键部件清单(电机型号、驱动器品牌、减速机减速比)及前期自测报告(若有)——这些资料用于明确测试范围与基准值。

样品需满足:提供带末端执行器的完整样机(符合实际应用场景),功能正常(无故障报警、运动顺畅),机身标识清晰(型号、序列号、生产日期),并附带原厂电源适配器、电缆、控制箱等配件。若样品经改装或维修,需提前说明,避免影响结果客观性。

测试标准与方案确认

测试需依据权威标准,如国内GB/T 12642-2013《工业机器人 性能规范及其试验方法》、国际ISO 13849-1(功能安全)、IEC 60034-1(电机温升)。标准选择需结合产品场景(如汽车制造用ISO 13849)、客户要求(出口欧洲需CE认证对应的IEC标准)及地区法规(国内需GB系列)。

方案确认需明确三点:一是测试项目,温升覆盖电机绕组、驱动器外壳、减速机、本体结构件;过载设定110%、120%额定负载,持续时间(110%负载60分钟、120%负载15分钟)及运动轨迹(如“抓取-搬运-放置”循环)。二是设备,温升用K型热电偶(±0.5℃精度)、红外热像仪(≥320×240像素);过载用扭矩传感器(覆盖150%额定扭矩)、负载模拟器、高速采集系统(≥1kHz采样)。三是环境,需20±5℃、45%-75%湿度、无强电磁干扰、通风良好(风速≤0.5m/s)。

测试环境搭建与设备校准

环境搭建需满足:测试台稳固(能固定机器人与负载模拟器),电源符合额定电压(谐波≤5%),并设置安全围栏、急停按钮(防止过载失控)。设备需在计量有效期内,测试前校准:热电偶用冰水混合物零点校准,红外热像仪对准黑体炉验证精度(误差≤1℃),扭矩传感器用标准砝码校准(误差≤0.5%)。

若测试台需连接负载模拟器,需确保模拟器与机器人末端执行器同轴,避免附加力矩影响过载测试结果;电源需配置稳压装置,防止电压波动导致电机电流异常,进而影响温升数据。

温升测试的执行步骤

首先布置测点:电机绕组用埋入式热电偶(无预埋则用导热胶粘贴表面热电偶,避免空气间隙);驱动器、减速机、本体结构件用表面热电偶或红外热像仪,每个部位至少3个测点(取平均值)。

预运行:样机在额定负载下运行30分钟,直到热稳定(温度变化≤1℃/小时)——此步骤用于消除初始温度差异。正式测试:保持额定负载,按典型工作循环运行(如Pick&Place轨迹,周期10秒),每5分钟记录一次温度,直到再次达到热稳定。

测试中需同步记录环境温度、电机电流、电源电压,若出现温度骤升(如10分钟内上升超过10℃),需暂停测试并检查:是否散热孔堵塞、电机参数设置错误(如过载保护阈值过高)或驱动器风扇故障。

过载测试的执行步骤

过载测试前需确认机器人的过载保护功能(如扭矩限制、电流限制)是否开启,但测试中需临时关闭(仅保留急停),以验证极限负载下的本体性能。

首先设置负载:用负载模拟器施加110%额定负载,沿机器人主要运动轴(肩、肘、腕)运行,轨迹为直线+圆弧复合运动(速度为额定速度的80%,避免离心力干扰);持续运行60分钟,记录扭矩、温度、振动数据(用加速度传感器测量,振动烈度≤4.5mm/s)。

随后提升至120%额定负载,运行15分钟——此阶段需重点监控:机器人是否出现异响、振动加剧(如加速度超过10m/s²)、本体变形(用千分尺测量大臂挠度,≤0.5mm)或功能失效(如无法回到原点)。若出现上述情况,立即停止测试并记录异常参数。

测试后的样品与数据处理

测试结束后,让样品自然冷却至环境温度,检查外观(有无变形、烧蚀痕迹)、功能(能否正常启动、运行轨迹精度是否符合要求)。数据处理需计算:温升=测试温度-环境温度,对比标准限值(如电机绕组温升≤80K,驱动器外壳≤50K);过载扭矩波动≤5%,持续时间内无异常停机。

若数据异常(如电机温升超过90K),需分析原因:是否散热设计不足(如风扇风量不够)、电机选型过小(额定功率低于实际需求)或驱动器参数设置错误(如电流上限过高)。若为测试误差(如热电偶粘贴不牢),需重新粘贴后复检。

测试报告的编制与交付

报告需包含:封面(检测机构名称、报告编号、样品信息、客户名称)、前言(测试目的、依据标准、方案)、测试环境与设备(环境条件、设备清单及校准情况)、测试结果(温升数据表格、热像图、过载扭矩曲线、异常记录)、结论(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合格项目与不合格项目明细)。

报告需附原始数据(如温度-时间曲线、扭矩-负载曲线)、校准报告复印件、测试现场照片(如测点布置、负载模拟器安装)。交付方式为纸质+电子档,客户若对结果有异议,需在15日内提出复检,复检需使用同一设备与方案,确保结果一致性。

有温升与过载测试相关疑问?

我们的专业团队将为您提供一对一咨询服务,解答您的疑问

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