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品检测

了解最新电磁兼容检测行业动态

电磁兼容检测相关服务热线:

新能源汽车车载充电机电磁兼容检测第三方测试流程

消费品检测
2025-10-29
0
奥创检测实验室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请务必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新能源汽车车载充电机(OBC)是实现外部电源向车辆电池充电的核心部件,其电磁兼容(EMC)性能直接影响车辆电子系统稳定性、周边设备正常工作及用户安全。第三方EMC检测因客观性与权威性,成为OBC上市前的必要环节。本文聚焦新能源汽车OBC电磁兼容第三方测试的具体流程,从准备工作到报告输出,全面拆解各环节操作要点与技术细节。

测试前的准备工作

第三方检测机构接收委托前,需收集客户提供的OBC技术规格书、电路图、PCB布局图、安装手册及电磁兼容设计说明,这些资料用于明确OBC工作原理与潜在干扰源,支撑测试方案设计。

样品准备需符合量产状态:客户需提供2-3台带原厂配件(电源线、通讯线束)的OBC,表面无损伤、功能正常。部分抗扰度测试需OBC连续工作,需提前确认散热方式(自然/强制风冷),并模拟实际安装环境(如固定在金属支架接地)。

此外,需与客户确认测试范围(发射/抗扰度)、目标市场(国内/欧洲/北美)及车辆类型(纯电/混动),确保后续标准与设备匹配。

测试标准的确认与匹配

OBC EMC测试标准需按市场区域选择:国内遵循GB/T 18655(辐射发射)、GB/T 33014.2(抗扰度);欧洲参考CISPR 25(发射)、ISO 11451-2(抗扰度);北美采用SAE J551-5(发射)。

标准细节需精准匹配:如CISPR 25分Class A(工业)、Class B(民用),OBC通常需满足Class B;GB/T 18655对30MHz-1GHz频段限值更严,需结合OBC工作频率调整测试带宽。若OBC集成CAN/LIN接口,还需符合GB/T 21437的通讯抗扰度要求。

测试场地与设备的要求

辐射发射测试需在半电波暗室进行,暗室需覆盖吸波材料、金属反射地面,尺寸≥6m×4m×3m,且通过NSA校准确保场均匀性。传导测试需在屏蔽室(屏蔽效能≥100dB)中开展,隔离外界干扰。

测试设备需经计量校准:辐射发射用频谱分析仪、双锥/对数周期天线;传导发射用LISN(线路阻抗稳定网络)、人工电源网络;抗扰度用信号发生器、功率放大器、静电放电发生器。LISN需与OBC输入电压(220V/380V AC)匹配,确保阻抗稳定。

辐射发射测试流程

测试前将OBC安装在暗室模拟车辆平台(接地),连接电池模拟器(模拟电池负载),设置满载、半载、空载三种工作状态。接收天线固定在距OBC1m/3m处,高度1m-4m。

启动OBC后,频谱分析仪从30MHz扫频至1GHz,转动转台(0°-360°)捕捉最大发射值。测试过程需记录每个频率点的发射电平,覆盖OBC最强辐射方向。

结果对比标准限值:若100MHz附近发射值过高,可能是开关电源谐波导致,需检查滤波电路或PCB接地设计。

传导发射测试流程

测试前将OBC电源输入端连LISN,LISN接频谱分析仪;信号线连人工网络。测试频段150kHz-30MHz,覆盖低频干扰。

设置OBC为满载状态,频谱分析仪扫频记录电源线(火/零/地线)及信号线的传导电平。LISN需提供稳定220V AC电源,自身噪声低于限值6dB,确保结果准确。

传导发射限值分准峰值(500kHz-30MHz)与平均值(150kHz-500kHz),需按标准选择测量方式,超标的频率点需分析干扰路径(如电源线耦合)。

辐射抗扰度测试流程

测试前将OBC固定在暗室转台,连电池模拟器与监测设备(示波器、CAN分析仪)。干扰信号由信号发生器经功率放大器、天线发射,场强按标准(如10V/m),频段80MHz-1GHz。

扫频速度1%-5%/s(避免OBC无法响应),转动转台确保所有方向受干扰。监测设备实时记录:若输出电压波动±5%或通讯中断,视为不合格。

干扰去除后需确认OBC能否恢复正常,若永久损坏(如烧毁),需分析耦合路径(外壳缝隙),建议增加屏蔽效能。

传导抗扰度测试流程

测试前将OBC电源端连LISN,信号线连注入钳(接信号发生器、功放)。频段150kHz-80MHz,注入电平按标准(如2V)。

启动OBC后,注入钳向电源线/信号线注入干扰,扫频覆盖全频段。监测输出电压、电流及通讯状态:若1MHz干扰导致电流下降10%,视为不合格。

CAN线(差分)抗扰度较强,LIN线(单端)需重点测试共模干扰,结果需记录干扰频率、电平及OBC响应。

静电放电抗扰度测试流程

测试前将OBC放绝缘台(模拟内饰环境),连电池模拟器与监测设备。静电发生器需符合IEC 61000-4-2,放电方式分接触(金属表面)与空气(非金属表面)。

放电点包括外壳、接口、按键、缝隙,电压等级2kV-15kV(接触/空气),每个点正、负放电10次,间隔1s。监测OBC状态:若接触放电4kV导致自动关机,视为不合格。

测试后检查外观(烧痕/裂纹)与功能恢复情况,永久性损坏需分析静电耦合路径(如接口未接地)。

测试数据处理与报告编制

测试完成后需验证数据一致性:重复测试3次,确认最大发射值或不合格点。数据整理成表格/曲线,标注标准限值与结果对比(如“300MHz发射值35dBμV/m,低于限值40dBμV/m”)。

报告需包含客户/样品信息、测试标准、场地设备、条件、结果及整改建议(若不合格)。报告由授权签字人审核,确保准确合规。客户若有异议,15日内可申请复检,需用相同设备与条件。

标签: 电磁兼容检测

有电磁兼容检测相关疑问?

我们的专业团队将为您提供一对一咨询服务,解答您的疑问

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