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性能检测按ISO 11357标准测定热变形温度的方法详解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请务必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ISO 11357是塑料热机械性能检测的核心国际标准,其中热变形温度(HDT)测定是评价塑料在受热与负荷共同作用下耐热能力的关键方法。本文基于ISO 11357-2《塑料 热机械分析第2部分:热变形温度和维卡软化温度的测定》,详细拆解试样制备、装置校准、操作流程等关键环节,帮助从业者掌握规范检测方法,确保结果的准确性与可比性。
ISO 11357标准中热变形温度的定义与适用范围
热变形温度(HDT)在ISO 11357-2中定义为:在规定弯曲应力下,试样中点挠度达到0.2mm时的温度。该指标反映塑料在“热+负荷”耦合环境下的抗变形能力,是家电外壳、汽车部件等产品选材的核心依据。
标准适用于热塑性塑料,以及在试验条件下可可逆软化的热固性塑料(如酚醛树脂)和弹性体;但不适用于试验温度范围内发生分解、交联的材料(如某些高温热固性塑料),此类材料需采用ISO 75等其他标准。
需注意,HDT是“条件性指标”——结果依赖于试验负荷、加热速率等参数,因此报告必须注明所用弯曲应力(如0.45MPa)和加热速率(5℃/min),否则无法与其他结果对比。
试样的制备与状态调节要求
ISO 11357-2规定标准试样尺寸为长120±2mm、宽10±0.5mm、厚4±0.2mm。若材料厚度偏离(3-6mm),需保证厚度均匀(偏差≤0.1mm),并在结果中注明厚度。
试样优先采用注塑成型(符合ISO 294),确保材质均匀;机械加工试样需用细砂纸打磨(粗糙度Ra≤0.8μm),边缘倒角(半径0.5-1mm),避免应力集中破裂。
试样需在23±2℃、50±5%RH环境中状态调节至少40小时(聚酰胺等吸湿性材料需延长至96小时),消除成型应力。调节后2小时内完成试验,避免环境影响。
试样数量至少3个——若单个结果与平均值偏差超5℃,需重新测试或增加试样,减少随机误差。
试验装置的组成与校准要点
试验装置需包含五大核心部分:加热介质槽(常用硅油,热稳定且不与试样反应)、温度控制系统(铂电阻传感器,精度±0.5℃)、负荷装置(施加0.45MPa或1.80MPa弯曲应力,力值精度±1%)、变形测量系统(位移传感器,精度±0.01mm)、三点弯曲支架(支座间距100±1mm,不锈钢材质)。
校准需定期进行:温度传感器每年用标准温度计校准;负荷装置校准力值与应力的对应关系(如0.45MPa对应1.8N力);变形系统校准位移线性度;加热槽需检查温度均匀性(槽内温差≤1℃)。
试验条件的选择规范
弯曲应力选择需匹配材料应用:0.45MPa适用于轻负荷通用塑料(PE、PP),1.80MPa适用于重负荷工程塑料(PC、ABS)。若材料标准有规定(如GB/T 1634),需按标准执行。
加热速率强制为5±0.5℃/min——更快速率(如12℃/min)会导致结果偏高,需在报告中注明,但不具备标准可比性。
加热介质液面需高于试样25mm,确保受热均匀;温度超200℃时需用带冷却的槽,避免介质降解。
试验操作的分步实施
1、安装试样:将试样放入三点弯曲支架,确保长度方向与支座平行,注塑流动方向垂直于弯曲方向(避免各向异性),记录浇口位置。
2、调试变形测量:位移传感器轻触试样中点(力≤0.1N),初始位移归零;千分表需固定表座,避免振动影响。
3、施加负荷:缓慢施加规定力(如0.45MPa对应1.8N),无冲击——过快施加会导致初始变形过大,结果偏低。
4、升温与记录:支架浸入介质槽,启动加热(5℃/min速率),每1℃记录温度与变形量(或软件自动采集,采样频率≥1Hz)。
5、终止试验:变形量达0.20mm时,记录温度(精确到0.1℃);若试样提前破裂,记录破裂温度并注明“无效”。
6、重复测试:完成一个试样后,待介质降温至23℃以下,再测试下一个,避免余热影响。
结果的计算与异常处理
结果为至少3个有效试样的算术平均值,保留一位小数(如85.3℃)。若1个试样无效(破裂),用剩余2个计算并注明数量;无效试样超1个则重新制备。
温度传感器偏差需修正:如传感器显示100℃时实际为99.5℃,则结果=测试温度-0.5℃。
报告需包含:试样尺寸、状态调节条件、弯曲应力、加热速率、介质类型、平均值与单个结果,确保追溯性。
试验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策略
1、变形量不准确:多因传感器未对准中点或支架松动——安装时用卡尺确认位置,固定支架螺丝。
2、温度速率不稳:加热功率不足或介质无搅拌——校准加热系统,使用带搅拌的槽(50-100rpm)。
3、试样破裂:表面有划痕或边缘未倒角——重新打磨试样,确保边缘光滑。
4、结果偏差大:状态调节不足或注塑方向不一致——延长调节时间,确保所有试样流动方向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