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检测

了解最新塑料性能检测,塑料检测行业动态

塑料性能检测,塑料检测相关服务热线:

容器类塑料性能检测的耐跌落性能测试条件及要求

化工检测
2025-11-04
0
奥创检测实验室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请务必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容器类塑料制品广泛应用于食品包装、日化用品、医药存储等领域,其耐跌落性能直接关系到产品在运输、搬运及使用过程中的完整性与安全性。耐跌落性能测试作为评估容器可靠性的关键环节,需明确统一的测试条件与要求,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与可比性。

测试前的样品状态调节

塑料材质的力学性能易受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影响,因此测试前需对样品进行状态调节。依据GB/T 2918《塑料 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样品应置于温度23℃±2℃、相对湿度50%±5%的环境中,放置时间不少于4小时;对于壁厚超过4mm的样品,需延长至24小时,确保样品达到环境平衡。

状态调节期间,样品应避免受到机械冲击或挤压,保持包装完整(若为出厂包装)。对于已开封的样品,需用原包装材料重新密封,防止吸潮影响性能。

样品数量需满足统计需求,通常每个规格的容器至少准备5个样品;若需测试多种跌落姿态,应按姿态数量增加样品量,避免同一样品重复测试导致结果偏差。

状态调节完成后,需检查样品外观,确保无初始缺陷(如裂纹、变形、密封失效);若有缺陷应剔除并更换样品,保证测试的有效性。

跌落高度的确定依据

跌落高度需根据容器的预期流通环节与自身重量确定。例如,零售场景下的小容量容器(如500ml饮料瓶),因搬运频率高且跌落高度低,通常选择1.2m;物流运输中的大容量容器(如5kg洗衣液桶),因装卸过程中跌落高度更高,需采用1.5m;对于重型容器(如20kg化工原料桶),考虑到实际流通中跌落概率低,可降低至0.8m,但需符合产品标准要求。

参考标准方面,GB/T 4857.5《运输包装件 跌落试验方法》规定,跌落高度应根据包装件的重量和流通环境等级确定:重量≤10kg的包装件,优等品流通环境用1.5m,一等品用1.2m,合格品用1.0m;重量10-20kg的,对应高度为1.2m、1.0m、0.8m。容器类塑料产品可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结构强度调整。

需注意,跌落高度是指样品最低点与跌落面之间的垂直距离,测试前需用卷尺或激光测距仪精准测量,误差≤5mm,避免因高度偏差导致结果不准确。

对于定制化容器(如特殊形状或材质),需通过预测试确定合理高度:先采用较低高度(如0.5m)测试,逐步增加高度至样品出现损坏,最终取损坏高度的80%作为正式测试高度,确保测试的严酷性与合理性。

跌落面的技术要求

跌落面需为刚性、平整、无弹性的表面,以模拟实际场景中的硬地面(如仓库地板、运输车厢地板)。常见的跌落面材料为厚度≥10mm的钢板(材质Q235)或C30混凝土板(厚度≥150mm),表面硬度需达到Shore D≥90,确保冲击能量无吸收。

跌落面的平整度要求:表面每米长度内的平整度误差≤2mm,可用水平仪或直尺测量。若表面有划痕、凹陷或凸起,需修复或更换,避免跌落时样品受力不均。

跌落面需固定在地面上,防止跌落时产生位移。例如,钢板需用膨胀螺栓固定在混凝土基础上,混凝土板需与地面粘结牢固,确保冲击时无震动。

测试前需清洁跌落面,去除灰尘、杂物或油脂,避免影响样品与跌落面的接触状态。若跌落面有磨损,需定期检查硬度与平整度,不符合要求时及时更换。

跌落姿态的选择原则

容器类塑料的跌落姿态需覆盖实际使用中最可能发生的情况,常见姿态包括:底面跌落(容器底部先着地,最常见,占实际跌落的60%以上)、侧面跌落(容器侧面先着地,如堆叠时倾倒)、角跌落(容器的角先着地,接触面积最小,冲击最严酷)、顶面跌落(容器顶部先着地,如倒置搬运时跌落)。

姿态选择需结合容器的结构特点:例如,带手柄的容器需测试手柄朝上的跌落(模拟手提时掉落),检查手柄的强度;带密封盖的容器需测试盖面跌落(模拟盖朝下着地),检查盖的密封性能;有凸台或凹陷的容器需测试凸台部位的跌落,模拟实际中突出部位先着地的情况。

每个姿态需至少测试1个样品,若产品标准有要求,可增加至2-3个样品。例如,GB/T 17306《包装 消费者包装的跌落试验》要求,对于小型容器,需测试底面、侧面、角三个姿态,每个姿态1个样品。

姿态调整需使用辅助工具(如夹具),确保样品在跌落前保持稳定,释放时无旋转或倾斜。例如,测试角跌落时,需用V型夹具固定容器的角,使其垂直于跌落面,释放后角先着地。

测试过程的操作规范

测试需使用自由跌落试验机,确保样品在跌落过程中不受任何约束,自由下落。试验机的释放装置需灵活(如电磁释放装置),避免释放时对样品施加额外力,减少人为误差。

释放高度的测量:样品的最低点到跌落面的距离为跌落高度,测试前需用高度尺测量,确保准确。若样品为不规则形状,取最低点(如容器底部的最低点)作为测量点。

跌落次数:每个样品每个姿态仅测试1次,避免重复跌落导致样品累积损坏,影响结果真实性。若样品在第一次跌落中未损坏,可根据需要测试其他姿态,但需记录顺序。

操作过程中,测试人员需站在安全区域,避免样品反弹伤人。跌落完成后,需立即检查样品状态,记录跌落姿态与初始现象(如是否有响声、是否变形)。

损坏判定的量化标准

损坏判定需基于外观、功能与安全三个维度,具体标准如下:

1、外观缺陷:容器表面出现裂纹(长度≥5mm或深度≥1mm)、破碎(部分材料脱落)、明显变形(如直径变化≥5%或高度变化≥10%)、印刷层大面积脱落(影响标识识别)。

2、功能失效:密封性能丧失(如液体容器倒置24h后泄漏,泄漏量≥5ml;气体容器压力下降≥10%)、启闭件失效(如盖无法旋紧或开启,手柄断裂无法提拿)、承载能力下降(如无法承受额定重量,装满液体后倾斜≥30°)。

3、安全隐患:容器边缘出现尖锐毛刺(直径≤0.5mm,长度≥3mm)、碎片脱落(可能划伤皮肤)、结构破坏导致内容物泄漏(如食品容器泄漏导致污染)。

判定时需使用辅助工具:例如,用游标卡尺测量裂纹长度,用电子秤测量泄漏量,用压力计测试密封性能。若样品同时出现多种缺陷,需全部记录,最终判定为不合格。

特殊容器的附加要求

对于带密封结构的液体容器(如饮料瓶、洗衣液桶),测试前需装满模拟液(如自来水,温度23℃±2℃),密封后进行跌落。跌落完成后,需将容器倒置或侧放24h,检查是否泄漏。若模拟液为腐蚀性液体(如消毒液),需使用耐腐材料的容器,避免测试过程中腐蚀。

对于带内塞的容器(如药瓶),需测试跌落后内塞的保持力:用拉力计测试内塞的拔出力,若拔出力小于标准值(如≤10N),则判定为不合格。

对于薄壁容器(壁厚≤1mm,如食品保鲜膜筒),需适当降低跌落高度(如从1.2m降至1.0m),避免因壁厚过薄导致不必要的损坏,但需在测试报告中说明调整理由。

对于带印刷或涂层的容器,除了结构与功能测试,还需检查跌落后的印刷完整性:用胶带粘贴印刷面,撕去后若印刷层脱落面积≥5%,则判定为外观不合格(需在测试方案中提前明确)。

测试记录的必备内容

测试记录需包含以下信息,确保可追溯性:1、样品信息:名称、规格型号、材质(如PP、PE)、生产批号、制造商;

2、测试环境:温度、湿度、测试日期;

3、测试条件:跌落高度、跌落姿态、跌落面材料、模拟液类型(若有);

4、测试设备:跌落试验机型号、编号、校准日期;

5、测试结果:每个样品的跌落姿态、损坏情况(外观、功能、安全)、判定结果(合格/不合格);

6、测试人员:姓名、签名;

7、备注:如样品状态调节时间、测试中的异常情况(如跌落时样品旋转)。

记录需用钢笔或电子文档填写,不得涂改。电子记录需备份,保存期限不少于3年,符合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

测试报告需根据记录编制,内容包括样品信息、测试条件、结果汇总、判定结论,如需可附加样品损坏的照片或视频,增强报告的说服力。

有塑料性能检测,塑料检测相关疑问?

我们的专业团队将为您提供一对一咨询服务,解答您的疑问

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