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1642标准对锂离子电池安全测试的具体规定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请务必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UL 1642是美国保险商实验室(UL)针对锂离子电池(含原电池与蓄电池)的核心安全标准,适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用电池,是全球评估电池安全的重要依据。该标准通过多维度测试规范电池在正常、异常及滥用场景下的安全表现,以下解读具体测试规定。
高温与低温存储测试的规定
UL 1642的环境存储测试分高温与低温两类。高温存储要求电池置于70℃±2℃恒温环境24小时,测试前电池需处于满电或50%-100%容量状态,测试后需无泄漏、变形,电压下降≤10%(以3.7V电池为例,电压≥3.3V)。
低温存储条件为-20℃±2℃、24小时,测试前电池需避免过放(保持部分电荷),测试后电池结构完整,无电解液渗出,以0.2C电流放电时容量≥额定容量80%。
对于聚合物软包电池,高温存储后铝塑膜不得鼓包(厚度增加≤10%),低温存储后不得出现电极分层。
测试中需注意:电池需远离热源/冷源直接接触,确保温度均匀,避免局部过热或过冷影响结果。
温度循环测试的具体要求
温度循环测试模拟电池在极端温度交替下的表现,流程为-20℃±2℃与70℃±2℃之间循环10次,每个温度段保持1小时,转换时间≤1小时(确保温度平稳变化)。
循环过程中电池需处于开路状态,避免自放电干扰测试。循环结束后,首先检查外观:无膨胀、破裂或电解液痕迹,软包电池厚度增加≤20%。
其次进行电气性能验证:以0.2C电流放电,容量需≥额定容量70%,电压不得低于3.0V(3.7V电池)。若电池为圆柱型,还需检查钢壳是否有变形(直径变化≤2%)。
温度循环测试的关键是“温度均匀性”,烘箱或温箱需具备风机,确保舱内温度偏差≤±2℃,否则测试结果无效。
冲击与振动测试的详细规定
冲击测试评估电池受瞬间外力的安全性,要求电池承受150g加速度、6毫秒脉冲的半正弦波冲击,三个互相垂直的轴向(X、Y、Z)各测试3次,总次数9次。
测试后电池需满足:无起火、爆炸或泄漏,开路电压变化≤0.2V,结构无松动(如圆柱电池的顶部盖帽不得脱落)。
振动测试分随机与正弦两种模式:随机振动频率10-2000Hz,加速度0.3g(均方根值),每个轴向测试2小时;正弦振动频率10-500Hz,加速度0.5g,每个轴向测试1小时。
振动后电池需保持结构稳定,无电芯移位或零件松动,放电容量下降≤15%,电压无异常波动(如突然下降≥0.5V)。
跌落与挤压测试的要求
跌落测试模拟电池意外掉落的场景,要求从1.2米高处自由落到厚度≥19mm的硬木板上(木板下垫50mm混凝土,模拟实际地面硬度),电池的六个面(前、后、左、右、上、下)各跌落1次,总次数6次。
测试后电池需无破裂、起火或电解液泄漏,以0.5C电流充电时,电压能正常上升至标称电压(如3.7V电池充至4.2V)。
挤压测试评估电池受重物压迫的安全性,用直径152mm的平面压头对电池施加13kN压力(约1.3吨),保持1分钟。圆柱形电池需额外进行径向挤压(压头作用于侧面),压力同样13kN。
挤压过程中电池不得起火、爆炸;软包电池挤压后厚度增加≤50%,无电解液渗出;圆柱电池钢壳不得破裂(允许轻微变形,直径变化≤5%)。
过充电与过放电测试的规定
过充电测试模拟电池过度充电的风险,要求以1.5倍额定电流充电,直到电池电压达到4.8V(钴酸锂电池典型限值)或充电时间满2小时(以先到者为准)。
测试中需实时监测电池温度,若温度超过150℃或出现烟雾,立即终止测试,但即使终止,若电池已起火或爆炸,仍判不合格。过充电后电池需无泄漏、破裂,电压能恢复至合理范围(如3.7V电池≥3.0V)。
过放电测试模拟电池过度放电的场景,以0.5倍额定电流放电至0V,保持1小时。测试前电池需满电,测试后无泄漏、破裂,以0.2C电流充电后,容量≥额定容量60%(磷酸铁锂电池可放宽至50%)。
过放测试的关键是“终止电压”,需严格控制至0V,避免因放电不足导致测试结果不准确。
外部短路与单电芯过充测试的要求
外部短路测试模拟电池正负极意外连接的场景,用电阻≤0.1Ω的导线连接正负极,直到电池温度降至室温(或1小时无温度变化)。
测试中电池温度不得超过200℃,不得起火、爆炸;短路解除后,电压需≥3.0V(3.7V电池),否则视为电气性能失效。导线需选用截面积≥1mm²的铜丝,避免导线发热影响测试。
单电芯过充测试针对多电芯电池组(如手机、笔记本电池),将电池组中一个电芯以1.5倍额定电流充电2小时,其他电芯开路。
测试后电池组不得起火、爆炸,未过充的电芯需保持性能稳定(放电容量≥额定容量80%),电池管理系统(BMS)需能检测过充并切断电路,否则判不合格。
热冲击测试的具体流程
热冲击测试模拟电池接触高温环境的场景,要求将满电或50%-100%容量的电池放入130℃±5℃烘箱,保持10分钟。
烘箱需具备强制通风(风速≥0.5m/s),避免热量积聚。测试中每隔1分钟记录电池温度,若温度超200℃或出现明火,立即取出,但已爆炸或燃烧超10秒则判不合格。
软包电池因铝塑膜耐热性低,热冲击温度可降至120℃±5℃,但保持时间不变。测试后电池需无火焰、无爆炸,电解液喷溅≤30cm(用白纸置于电池1米处,无电解液痕迹)。
热冲击测试的“满电状态”是关键,若电池电量不足,可能无法触发热失控,导致测试结果假阳性。
加热测试的核心要求
加热测试模拟电池内部热失控的场景,将电池从室温以5℃/分钟速率升温至200℃,保持10分钟(磷酸铁锂电池因热稳定性高,升温至250℃)。
升温速率需严格控制,过快可能导致电池内部温度分布不均,过慢则无法模拟真实热失控。测试中需观察电池状态:不得起火、爆炸,电解液喷溅距离≤30cm。
加热测试的判据明确:无持续燃烧>10秒、无爆炸(外壳破裂并产生碎片)、无电解液大量喷溅(>30cm)、温度≤250℃且保持<1分钟。
测试后需冷却至室温,检查电池外观:无严重变形(厚度增加≤50%),无电解液泄漏,否则判不合格。
电解液泄漏测试的规定
电解液泄漏可能腐蚀设备或伤害用户,UL 1642规定两类泄漏测试:静态与动态。
静态泄漏测试:电池置于60℃±2℃、相对湿度90%±5%环境28天,每天检查pH值(<5或>9视为泄漏),容器底部无电解液积液。
动态泄漏测试:电池放电至50%容量,进行10次温度循环(-20℃至70℃),循环后检查电池表面及接缝处,无电解液痕迹(用碘量法检测锂盐残留)。
纽扣电池要求更严:正极朝下倒置滤纸24小时,滤纸无电解液痕迹,重量增加≤0.1mg(电子天平测量),否则判泄漏。
腐蚀测试的详细要求
腐蚀测试评估电解液对设备的影响,取0.1ml泄漏电解液(或模拟电解液:1M LiPF6/EC:DEC=1:1),滴在99.9%纯铜片(25mm×25mm×0.1mm)上,置于25℃±2℃、50%±5%湿度环境24小时。
测试后检查铜片:腐蚀斑直径≤6mm或总面积≤20mm²,无绿色铜锈(氧化铜),否则视为严重腐蚀。
铜片需预先处理:用乙醇擦拭去油污,干燥至恒重,测试后重量损失≤0.5mg(精密天平测量),否则判不合格。
腐蚀测试的关键是“电解液纯度”,模拟电解液需与电池实际使用的电解液一致,避免因溶剂或锂盐不同导致结果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