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检测

了解最新锂离子电池性能测试,锂离子电池测试行业动态

锂离子电池性能测试,锂离子电池测试相关服务热线:

不同循环次数下锂离子电池性能测试的结果对比

能源检测
2025-10-14
0
奥创检测实验室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请务必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锂离子电池的循环性能是衡量其使用寿命与可靠性的核心指标,不同循环次数下的性能变化直接关系到电动汽车、储能系统等应用场景的实际体验。本文通过对比容量保持率、充放电效率、内阻、电压平台等关键参数在循环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揭示循环次数对电池性能的具体影响,为电池设计与应用提供数据支撑。

容量保持率:循环次数对能量存储能力的核心影响

容量保持率是电池循环性能最直观的体现,指循环n次后电池容量与初始容量的比值。测试数据显示,多数锂离子电池在前100次循环内容量衰减较慢,主要因固体电解质界面膜(SEI膜)的形成消耗少量活性锂——例如三元锂(NCM811)电池前100次循环容量保持率约92%,磷酸铁锂(LFP)可达95%以上。

当循环次数超过200次,容量衰减速度加快:三元锂电池在5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约75%-80%,而LFP仍能维持85%-90%,差异源于LFP的橄榄石结构更稳定,不易发生活性物质脱落。

测试中需控制充放电倍率(如1C常温充放电)与环境温度(25℃±2℃),每50次循环后进行一次满充满放测试,确保数据的一致性——高温(45℃)环境下,三元锂电池的容量衰减会加速30%以上,因高温加剧了活性物质的溶解。

充放电效率:循环过程中能量转化的稳定性

充放电效率反映电池能量转化的损失程度,初始循环(前5次)效率通常低于100%,因SEI膜的形成需要消耗部分锂源——例如NCM523电池前3次充放电效率约94%-96%,第10次后稳定至99%以上,说明SEI膜已形成完整且稳定的结构。

当循环次数超过500次,充放电效率开始缓慢下降:LFP电池在800次循环后效率降至97%左右,而高镍三元(NCM9055)电池会降至95%以下,主要因高镍材料易发生镍溶解,导致活性位点减少,充电时无法完全嵌入锂离子。

需注意的是,过充或过放会大幅降低充放电效率——若电池经常充至100%或放至20%以下,循环200次后效率可能比正常使用低5%-8%,因过度锂脱嵌会破坏活性物质的晶体结构。

内阻变化:循环次数与电池内部阻抗的关联

内阻是影响电池充放电速度与发热量的关键参数,循环过程中内阻的上升主要源于SEI膜增厚、导电剂(如乙炔黑)与活性物质脱离、活性物质晶粒长大等因素。

测试数据显示,新电池(NCM622)的欧姆内阻约50mΩ,电荷转移内阻约30mΩ;循环300次后,欧姆内阻升至80mΩ,电荷转移内阻增至60mΩ;

600次循环后,总内阻可达150mΩ以上。

LFP电池的内阻增长更缓慢:相同循环次数下,LFP内阻仅为三元锂的60%-70%,因LFP的颗粒尺寸更均匀,导电剂与活性物质的接触更稳定。交流阻抗谱(EIS)测试可清晰区分内阻的组成——欧姆内阻(高频区截距)随循环次数线性上升,而电荷转移内阻(中频区半圆直径)的增长速度更快,因活性物质表面的电化学反应活性下降。

电压平台:循环过程中放电电压的衰减特征

放电电压平台决定了电池的输出稳定性,循环次数增加会导致电压平台下降与斜率变陡。例如,新NCM811电池的放电平台约3.6V(1C放电),200次循环后降至3.55V,500次后进一步降至3.45V,意味着相同放电深度下,电池的输出电压更低。

LFP电池的电压平台虽初始较低(约3.2V),但循环稳定性更好——500次循环后电压平台仅下降0.03V,且放电曲线斜率几乎无变化,因LFP的锂脱嵌过程更平缓。

电压平台的衰减与活性物质的锂存储能力直接相关:循环过程中,LiCoO2、NCM等层状材料的晶层易发生滑移,导致锂离子通道堵塞,放电时无法快速释放锂离子,从而降低电压平台。

循环寿命衰减的关键机制:从性能数据到内在原因

容量保持率下降的核心原因是活性物质损失:三元锂电池中,镍的溶解(如NCM811循环500次后镍溶解量达0.5mg/cm²)会破坏层状结构,导致活性物质脱落;LFP电池的衰减则主要源于导电剂与活性物质的接触不良——循环过程中LFP颗粒长大(从200nm增至500nm),使导电剂无法有效包裹活性物质,降低电子传导效率。

充放电效率下降与SEI膜的不稳定性有关:循环次数过多时,SEI膜会反复破裂与修复,消耗更多锂源,同时产生的副产物(如Li2CO3)会增加内阻,进一步降低效率。

内阻上升的另一个原因是集流体腐蚀:铝集流体在高电压(>4.2V)下会发生电化学腐蚀,形成AlF3等绝缘层,增加欧姆内阻——三元锂电池因充电电压更高(4.3V),集流体腐蚀比LFP(充电电压4.2V)更严重,导致内阻增长更快。

有锂离子电池性能测试,锂离子电池测试相关疑问?

我们的专业团队将为您提供一对一咨询服务,解答您的疑问

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