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系统用锂电池安全检测的振动与跌落测试要点分析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请务必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储能系统作为新型电力系统的核心支撑,其安全性直接取决于锂电池的可靠性。振动与跌落测试是评估储能锂电池在运输、安装及极端工况下抗机械应力能力的关键环节,能有效暴露电池结构缺陷、电极脱落等潜在风险。本文聚焦该两项测试的核心要点,为行业提供专业参考。
振动测试的标准依据
振动测试需遵循储能领域专用标准,其中GB/T 36276-2018《电力储能用锂离子电池模块和系统 安全要求及测试方法》是国内核心标准,明确规定模块级振动测试的频率范围为10-500Hz,加速度0.3g-1.0g,覆盖运输与运行场景。
IEC 62619:2017《Secondary cells and batteries containing alkaline or other non-acid electrolytes-Safety requirements for secondary lithium cells and batteries for use in stationary energy storage applications》则强调三轴向振动(X、Y、Z轴各8小时),模拟电池在系统中的多方向应力。
UL 9540A:2020《Standard for Safety of Energy Storage Systems and Equipment》针对集成式储能系统,要求振动测试结合实际安装环境,比如光伏储能系统需考虑风致振动的叠加效应。
不同标准的差异需根据应用场景选择,例如车载储能系统更侧重IEC 62619的高频振动要求,而固定储能系统可参考GB/T 36276的中低频参数。
振动测试的参数设置
频率范围是振动测试的核心参数之一,需覆盖实际场景的振动谱:运输环节以低频(10-200Hz)为主,模拟卡车、集装箱的振动;使用环节以高频(200-500Hz)为主,模拟风机、光伏逆变器的共振。
加速度需匹配应用场景的应力水平:车载储能系统因道路颠簸,加速度通常设为1.0g;固定储能系统因运输距离短,加速度可设为0.5g;若需模拟极端工况,可提升至1.5g(需提前评估样品耐受性)。
振动方向需覆盖三轴向(X轴:前后,Y轴:左右,Z轴:上下),每个方向的持续时间需等效实际生命周期的累积应力。例如,IEC 62619规定每个方向振动8小时,等效5年的运输振动量。
此外,还需设置扫频方式:线性扫频(从10Hz到500Hz循环)或随机扫频(模拟真实的宽频振动),随机扫频更接近实际场景,但测试设备要求更高。
振动测试的样品准备
样品数量需满足统计显著性要求,至少准备3个全新样品(或3个老化样品,比如循环100次后的电池),避免单一样品的偶然性结果。
样品状态需模拟实际使用情况:全新样品用于评估初始可靠性,老化样品用于评估寿命中后期的抗振动能力。例如,循环100次后的电池,电极材料可能出现轻微脱落,振动测试更易暴露缺陷。
安装方式需与实际一致:使用相同的固定支架、紧固件,扭矩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比如M6螺丝扭矩为8N·m),避免因安装松动导致的额外应力。
接线方式需连接真实的BMS(电池管理系统),实时监测电压、电流等参数,确保测试过程中样品的电性能处于可控状态。
振动测试的监测要点
实时监测的电性能参数包括:单体电压(突变超过50mV可能是极耳断裂或极片脱落)、总电压(偏离设计值±2%需警惕)、电流(无负载时电流超过10mA可能是内部短路)、温度(升温速率超过10℃/min需立即停止测试)。
机械变形监测需借助工具:用激光位移传感器测量电池外壳的变形量(允许变形量≤0.5mm,超过则说明外壳强度不足);用扭矩扳手检查紧固件的松动情况(扭矩损失超过10%需记录)。
测试过程中若出现烟雾、电解液泄漏、外壳破裂等异常,需立即终止测试,拍摄照片并记录失效时间、失效模式(比如“测试12小时后,模块X的单体电压从3.6V降至0V,外壳鼓包5mm”)。
测试结束后,需拆解样品分析内部损伤:比如极耳是否断裂、极片是否脱落、隔膜是否穿孔,这些信息能为设计改进提供直接依据。
跌落测试的标准与分类
跌落测试的常用标准包括:GB/T 2423.8-2018《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Ed:自由跌落》(通用类)、IEC 62619:2017(储能电池模块跌落)、UL 1642:2017(单体锂离子电池跌落)。
根据测试目的,跌落测试可分为三类:自由跌落(从规定高度落到硬木板上,比如1m高度,GB/T 2423.8)、定向跌落(指定面/棱/角跌落,比如模块的底面、长边棱、角部,IEC 62619)、重复跌落(多次跌落,模拟频繁搬运的冲击)。
不同分类的适用场景不同:自由跌落用于评估整体抗冲击能力,定向跌落用于评估关键部位(如极柱、接口)的强度,重复跌落用于评估疲劳损伤。
例如,储能电池模块的运输环节需做自由跌落测试(1m高度),而安装环节的搬运需做定向跌落测试(底面跌落)。
跌落测试的样品状态要求
样品数量同样需至少3个,以确保结果的可靠性。若需评估老化对跌落性能的影响,可增加3个循环50次后的样品。
充电状态(SOC)需设为50%-100%:满电状态下,电池内部压力较高(约0.1-0.3MPa),跌落时更易出现外壳破裂、电解液泄漏;
50% SOC则模拟日常使用中的状态,更具代表性。
安装状态需模拟实际搬运:若为电池模块,需安装固定件但不固定在测试台上(模拟搬运时掉落的场景);若为单体电池,直接裸摔(符合UL 1642的要求)。
此外,样品需标记关键部位(如极柱、接口),便于跌落後检查损伤位置。
跌落测试的冲击响应监测
冲击加速度监测:用加速度传感器贴在电池中心位置,测量跌落过程的峰值加速度。例如,1m高度自由跌落至硬木板,峰值加速度约为100g;若跌落至地毯(缓冲材料),峰值加速度会降至50g。
变形监测:用高速相机(帧率≥1000fps)拍摄跌落过程,分析外壳的变形顺序(比如先底面凹陷,再侧面鼓包)、极柱的位移量(允许位移≤1mm)。
电性能变化:跌落前后需测试单体电压、内阻、容量。例如,内阻增加超过20mΩ,可能是极耳与电极的连接松动;容量衰减超过5%,可能是电极结构破坏。
安全性检查:跌落後需检查有无电解液泄漏(用pH试纸测表面液体,若呈碱性则为电解液)、烟雾、起火。用氦气检漏仪检测密封性能(泄漏率≤1×10⁻⁶Pa·m³/s为合格)。
振动与跌落测试的关联性分析
振动测试是“累积疲劳损伤”,跌落测试是“瞬时冲击损伤”,两者共同模拟实际场景的复合应力。例如,运输过程中,电池先经历数小时的振动(累积疲劳),再因搬运失误跌落(瞬时冲击),此时的失效风险远高于单一测试。
振动损伤会降低跌落测试的耐受性:比如振动导致极片轻微脱落,电池内部结构强度下降,跌落时极片更易断裂,引发内部短路。
跌落损伤也会加剧振动测试的失效:比如跌落导致外壳轻微变形,振动时外壳与电极的摩擦增大,可能引发局部过热,进而导致热失控。
因此,在测试序列上,建议先进行振动测试,再进行跌落测试,更接近实际使用场景的应力顺序。
测试后的性能验证
振动或跌落测试后,需对样品进行全面的性能验证:容量测试(用充放电设备测试1C充放电容量,保持率≥80%为合格,符合IEC 62619要求)、循环寿命测试(再循环200次,容量衰减≤10%)、安全测试(穿刺测试:用φ3mm钢针穿刺电池,不冒烟、不起火为合格;挤压测试:用100kN力挤压,不泄漏为合格)。
对于失效样品,需进行解剖分析:用X光机拍摄内部结构,观察极片是否脱落、隔膜是否穿孔、极耳是否断裂;用扫描电镜(SEM)分析电极材料的形貌,比如石墨负极是否出现裂纹。
性能验证的结果需与测试前对比,若差异超过设计阈值,需回溯测试参数或样品设计,例如,若容量保持率仅70%,可能需优化电极的粘结剂配方(比如增加PVDF的比例)。
此外,还需记录所有测试数据(包括监测曲线、照片、解剖报告),形成完整的测试档案,为后续设计改进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