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样本蛋白质修饰分析第三方检测预处理步骤及注意事项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请务必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冷冻样本是蛋白质修饰分析(如磷酸化、乙酰化、泛素化等)中最常用的生物材料,其预处理环节直接影响修饰位点的鉴定灵敏度与定量准确性。第三方检测机构需通过标准化流程,兼顾样本的生物活性保留、杂质去除及修饰特异性富集,确保后续质谱分析结果的可靠性。本文围绕冷冻样本蛋白质修饰分析的预处理步骤,详细阐述第三方检测的关键操作与注意事项。
样本接收与核对:源头把控样本质量
第三方检测机构接收冷冻样本的第一步、「信息核对+状态评估」。需逐一核对送检单与样本管的标识一致性,重点确认样本类型(如细胞沉淀、肝组织块、血浆)、冻存温度(-80℃或液氮)及保存时间是否符合协议要求。例如,若送检方声称样本为「-80℃保存的细胞沉淀」,但实际收到的样本管标签显示「-20℃保存1个月」,需立即联系送检方确认,避免因保存条件不当导致蛋白质降解。
同时,需检查样本的物理状态:细胞或组织样本需观察管壁是否有反复冻融的痕迹(如冰结晶、管壁结霜);血清/血浆样本需确认是否分离完全(无红细胞沉淀或纤维蛋白凝块)。若发现样本管有裂纹、标签模糊或冻存液泄漏,需拍照记录并反馈送检方,必要时要求重新送检——此类样本即使勉强处理,后续修饰分析也可能出现假阳性或定量偏差。
对于组织样本,还需确认是否按要求预处理:如小鼠肝脏组织需分割为10-20mg的小块(便于快速冻融),若收到的组织块过大(>50mg),需告知送检方后续匀浆可能不充分,影响蛋白质提取效率。
冷冻样本的解冻处理:快速解冻+低温保持
冷冻样本的解冻方式直接影响蛋白质完整性。第三方检测需遵循「快速解冻、低温保持」原则:-80℃保存的细胞沉淀或组织块,需置于4℃冰浴中缓慢解冻(约10-15分钟),避免37℃水浴过度升温导致蛋白质变性;液氮保存的组织样本,需先在-80℃冰箱中放置30分钟过渡,再转移至冰上解冻,防止温度骤变破坏细胞结构。
血清/血浆样本的解冻需更谨慎:可在37℃水浴中快速摇晃(1-2分钟)至完全融化,随后立即转移至冰上——若解冻时间超过5分钟,血清中的蛋白酶可能激活,导致蛋白质修饰位点改变。解冻后的样本需在30分钟内进行蛋白质提取,若无法及时处理,需再次冻存于-80℃,但需标注「已解冻1次」,且后续分析时需说明冻融次数对结果的影响。
需注意:严禁将冷冻样本直接置于室温解冻,也不可反复冻融(超过3次会导致蛋白质降解率显著上升)。若送检方提供的样本已冻融2次,第三方检测需在报告中注明「样本存在多次冻融风险」,提醒送检方关注结果可靠性。
蛋白质提取:适配样本类型的裂解策略
提取后的蛋白质需先变性,使蛋白酶能充分作用于肽键。通常加入5mM DTT(二硫苏糖醇),56℃孵育30分钟还原二硫键;再加入15mM碘乙酰胺,暗处室温孵育30分钟烷基化巯基(避免蛋白质重新形成二硫键)。需注意:DTT和碘乙酰胺需现配现用,避免氧化失效。
变性后的蛋白质需调整尿素浓度至≤2M(胰蛋白酶的最适浓度),随后加入序列级胰蛋白酶(Trypsin,酶:蛋白=1:50,w/w),37℃恒温摇床孵育12-16小时。酶解时间需严格控制:若孵育时间不足,蛋白质未完全切成肽段,会导致修饰位点漏检;若时间过长,胰蛋白酶可能自切,产生非目标肽段。
酶解完成后,需用0.1%甲酸终止反应,随后通过C18固相萃取柱(SPE)脱盐:将肽段溶液上样至预处理后的SPE柱,用含0.1%甲酸的水冲洗3次(去除盐、尿素等杂质),再用含80%乙腈的0.1%甲酸溶液洗脱肽段。脱盐后的肽段需真空离心浓缩至100μL,备用。
修饰特异性富集:锁定目标修饰类型
修饰特异性富集是蛋白质修饰分析的关键步骤,需根据目标修饰选择对应的方法。以磷酸化修饰为例,常用TiO2微球富集:将脱盐后的肽段溶解于含2% TFA和60%乙腈的缓冲液中,与TiO2微球(10μg/μg肽段)混合孵育30分钟(室温,摇晃);随后用含1% TFA的乙腈溶液洗涤3次(每次5分钟),去除非磷酸化肽段;最后用含5%氨水的溶液(pH10.5)洗脱磷酸化肽段,并用甲酸中和至pH7.0。
乙酰化修饰则采用免疫富集法:将肽段溶解于免疫沉淀缓冲液(50mM Tris-HCl pH7.4、150mM NaCl、0.1% Triton X-100)中,加入乙酰化赖氨酸特异性抗体(如CST的Ac-Lys Antibody),4℃孵育过夜;次日加入Protein A/G磁珠,室温孵育1小时捕获抗体-肽段复合物;用洗涤缓冲液(含0.5M NaCl的免疫沉淀缓冲液)洗涤3次,再用0.1M甘氨酸-HCl(pH2.5)洗脱乙酰化肽段,最后用1M Tris-HCl中和至中性。
需注意:富集过程中需控制缓冲液的pH值与盐浓度——如TiO2富集磷酸化肽段时,pH值需<3(增强TiO2与磷酸基团的结合);免疫富集时,盐浓度需适中(150mM NaCl),避免过高导致抗体与肽段解离。
富集后处理:去除残留杂质与浓缩
富集后的肽段需进行二次脱盐,去除残留的盐、洗涤剂或抗体片段。常用C18 ZipTip:将ZipTip浸入脱盐缓冲液(0.1%甲酸)中平衡3次,再吸取富集后的肽段溶液,缓慢推出(让肽段结合到C18填料上);随后用0.1%甲酸冲洗3次,去除杂质;最后用含80%乙腈的0.1%甲酸溶液洗脱肽段,收集洗脱液。
脱盐后的肽段需真空离心浓缩至10-20μL(浓度≥0.5μg/μL),确保符合质谱进样要求。若浓缩过程中出现沉淀(如肽段浓度过高),可加入少量乙腈(终浓度10%)溶解,避免沉淀堵塞质谱进样针。
此外,需对富集后的肽段进行初步质量评估:取1μL肽段溶液,用MALDI-TOF质谱检测肽段分子量分布——若肽段主要集中在800-3000Da(胰蛋白酶酶解的典型范围),说明富集效果良好;若出现大量>3000Da的峰,需重新进行酶解或富集。
预处理中的核心注意事项
首先是「抑制酶活性」:整个预处理过程需加入蛋白酶抑制剂和磷酸酶抑制剂,且所有操作在4℃或冰上进行。例如,若分析磷酸化修饰,需避免样本接触金属离子(如Fe³⁺),防止磷酸基团被水解;若分析乙酰化修饰,需避免使用含去乙酰化酶的试剂(如某些裂解液中的Tris)。
其次是「避免交叉污染」:处理不同样本时需更换新的枪头、离心管和Tip头,操作台面需用75%乙醇擦拭消毒。例如,处理完「磷酸化肽段富集」的样本后,需彻底清洁磁珠分离器,再处理「乙酰化肽段富集」的样本,避免磷酸化肽段污染乙酰化样本。
最后是「记录全程数据」:第三方检测需详细记录每个步骤的操作时间、试剂批号、离心参数及样本状态(如酶解前蛋白质浓度、富集后的肽段体积)。这些数据不仅能用于结果溯源,还能在出现问题时快速定位原因(如某样本修饰位点鉴定率低,可回溯是否因酶解时间不足导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