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检测

了解最新储能系统充放电效率测试,充放电效率测试行业动态

储能系统充放电效率测试,充放电效率测试相关服务热线:

储能系统充放电效率测试第三方检测报告的附图及数据表格要求

能源检测
2025-10-19
0
奥创检测实验室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请务必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储能系统充放电效率是衡量其性能的核心指标之一,第三方检测报告中的附图与数据表格是直观呈现测试结果、支撑效率计算的关键载体。准确、规范的附图能清晰展示充放电过程的动态变化,严谨的数据表格则能系统记录原始数据与计算逻辑,二者共同决定了报告的科学性与可追溯性。本文结合储能测试行业标准(如GB/T 34120-2017《电化学储能系统性能测试规程》),详细说明第三方检测报告中附图及数据表格的具体要求。

附图的基本规范要求

附图的类型需与测试项目严格对应。例如,恒流恒压充电测试需提供电流-时间曲线、电压-时间曲线;恒功率放电测试需提供功率-时间曲线、SOC(荷电状态)-时间曲线。若测试包含多个阶段(如循环充放电),需按阶段拆分附图,避免单张图信息过载。

附图的标识信息必须完整。每张图需标注样品唯一标识(如“样品编号:ESS-2024-001”)、测试条件(如“环境温度:25℃±1℃,湿度:45%±5%”)、坐标轴标签(横轴注“时间(min)”,纵轴注物理量及单位如“电压(V)”)、曲线图例(如“充电:红色实线,放电:蓝色虚线”)。标识需置于图下方或右侧,字体不小于正文80%,确保清晰。

附图的精度需匹配测试数据。坐标轴分度值应根据仪器精度设定,例如电流测试精度0.1A,纵轴电流分度值不得大于0.1A;电压精度0.01V,纵轴电压分度值≤0.01V。避免分度值过大导致细节丢失,或过小导致曲线密集。

附图的内容需聚焦核心信息。充放电曲线需突出转折点(如恒流转恒压时间点、放电截止电压点),非核心信息(如设备型号)可置于正文,避免图内信息冗余。

关键附图的具体内容要求

充放电曲线需包含完整的充电(恒流、恒压阶段)与放电过程。标注各阶段时间范围(如“充电:0-60min,放电:60-150min”),以及转折点(如“t=30min,电压达3.65V进入恒压阶段”),清晰展示充放电的动态变化。

功率曲线需结合阶段展示能量流动。充电时,恒流阶段功率稳定(如“0-30min,功率5kW”),恒压阶段随电流减小功率下降(如“30-60min,功率从5kW降至2kW”);放电时,恒功率放电曲线保持水平(如“60-120min,功率4kW”),恒流放电随电压下降功率降低(如“120-150min,功率从4kW降至3kW”)。

温度曲线需涵盖多维度数据。同时展示电池单体温度(如“单体1:25-35℃”)、电池包外壳温度(如“外壳:23-32℃”)、环境温度(如“25℃±1℃”),标注温度极值点及时间(如“t=45min,单体1达35℃”),反映温度对效率的影响。

SOC-时间曲线需反映荷电状态变化。充电时SOC从0%升至100%,斜率对应充电速率(如“0-30min,SOC升至80%为快速充电”);放电时SOC从100%降至0%,斜率对应放电速率(如“60-120min,SOC降至20%为恒功率放电”),标注关键节点(如“充电至100%:t=60min”)。

数据表格的结构规范要求

表格表头需具唯一性与描述性。每个表格有明确标题(如“表1 储能系统充放电基础参数结果”),包含测试对象、内容、结果类型。表头字段覆盖“测试项目”“测试条件”“测试值”“单位”“偏差”“备注”,例如“充电电流(A)”“环境温度25℃”“5A”“0A(与标称一致)”。

表格字段需完整连贯。充放电效率表格需含“充电总能量(kWh)”“放电总能量(kWh)”“效率(%)”;原始数据表格需含“时间(min)”“电压(V)”“电流(A)”“SOC(%)”等,确保可追溯每个时间点的状态。

表格单位需统一标准。物理量用国际单位(如电流A、电压V、功率kW、能量kWh),单位置于字段后(如“充电电流(A)”),避免混淆。

表格格式需一致。同一报告中表格采用相同边框(1pt实线)、对齐方式(数值靠右,文字靠左)、字体(宋体小四号)。多页表格需重复表头并标注“续表”,保证阅读连贯性。

核心数据表格的内容要求

充放电参数表需记录基础数据。包含充电阶段的恒流电流、恒压电压、充电时间、充电总能量(如“5A,3.65V,60min,3kWh”);放电阶段的放电电流(或功率)、放电时间、截止电压、放电总能量(如“4kW,90min,2.5V,2.7kWh”),作为效率计算的基础。

效率计算表需明确逻辑。列示充电总能量、放电总能量、效率(放电/充电×100%),标注计算依据(如“GB/T 34120-2017中5.3.2条”),例如“充电3kWh,放电2.7kWh,效率90%”。

误差分析表需量化影响因素。包含仪器误差(如“功率分析仪精度±0.5%,能量偏差±0.015kWh”)、环境误差(如“温度波动±1℃,内阻增加0.01Ω,能量损失0.005kWh”)、操作误差(如“接线电阻0.02Ω,电压损失0.1V,能量损失0.01kWh”),计算对效率的总影响(如“±0.5%”)。

循环测试表需记录多轮数据。按循环次数列示每轮效率(如“循环1:90%,循环50:85%”),标注循环条件(如“恒流充电-恒功率放电,50次”),计算平均效率(如“88%”),反映系统寿命衰减。

附图与表格的对应一致性要求

附图关键数据点需与表格原始数据一致。例如,附图中“t=30min,电压3.65V”需对应表格“时间30min,充电电压3.65V”;附图中“t=45min,单体1温度35℃”需对应表格“时间45min,单体1温度35℃”,避免数据矛盾。

附图阶段划分需与表格时间范围一致。例如,附图“充电:0-60min”对应表格“充电时间60min”;附图“放电:60-150min”对应表格“放电时间90min”,帮助读者关联动态曲线与静态数据。

附图计算结果需与表格效率值一致。附图中充电曲线的积分面积(充电总能量)需等于表格“3kWh”,放电曲线积分面积等于表格“2.7kWh”,效率值一致(90%),确保结果可靠性。

格式与归档的技术要求

附图需用无损格式。推荐PDF或PNG,分辨率≥300DPI,避免JPG压缩导致曲线失真。多子图(如电压、电流、温度曲线)采用分栏布局(如2×2网格),保证子图清晰。

数据表格需保留可编辑性。用Excel保存原始表格,保留公式痕迹(如效率=放电能量/充电能量×100%),方便核查计算逻辑。转换为PDF时需保证格式不变(如边框、对齐),避免错位。

编号需与正文对应。附图与表格按顺序编号(如图1、表1),正文引用需标注编号(如“如图1所示”“如表2所示”)。多页表格标注“续表”,子图标注子编号(如图1-1、图1-2)。

归档需包含溯源信息。将附图原始文件(如仪器导出曲线)、表格原始Excel、仪器校准证书(如功率分析仪校准报告)一起归档,标注样品编号、测试日期、检测人员,确保结果可追溯。

有储能系统充放电效率测试,充放电效率测试相关疑问?

我们的专业团队将为您提供一对一咨询服务,解答您的疑问

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