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检测

了解最新蛋白质定量分析行业动态

蛋白质定量分析相关服务热线:

半定量与定量结合蛋白质定量分析第三方检测方法

生物检测
2025-10-19
0
奥创检测实验室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请务必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蛋白质定量分析是生命科学研究、疾病标志物发现及药物靶点验证的核心技术支撑。传统单一的半定量(如Western Blot)或定量方法(如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存在“通量与精准度”的矛盾——半定量适合快速筛选差异蛋白但无法提供绝对浓度,定量技术精准却成本高、通量有限。半定量与定量结合的策略通过“筛选-验证”的逻辑互补优势,而第三方检测机构凭借标准化流程、专业仪器及方法学经验,成为该策略的主要落地载体,满足科研与临床对蛋白定量的高可靠性需求。

半定量与定量蛋白质分析的核心概念区分

半定量分析以“相对信号强度”评估蛋白表达差异,典型技术如Western Blot(WB)、免疫组化(IHC)。以WB为例,通过抗体结合目标蛋白后的化学发光信号灰度值,得出“样本A中蛋白X表达量是样本B的2倍”这类相对结论,优势是操作简单、成本低,但结果易受抗体特异性、曝光时间影响,无法给出绝对含量。

定量分析聚焦“绝对浓度”测量,核心技术包括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的靶向方法(如MRM多重反应监测、PRM平行反应监测)及标记定量(如iTRAQ、TMT)。以MRM为例,通过捕捉目标蛋白的特征肽段离子信号,结合标准曲线计算蛋白绝对浓度(如ng/mg蛋白),优势是精准度高、可同时分析多蛋白,但需已知蛋白序列、仪器成本高。

两者核心差异在于“量化维度”:半定量是“相对差异”,适合“找差异”;定量是“绝对数值”,适合“定浓度”。

半定量与定量结合的技术逻辑

结合策略的本质是“通量筛选+精准验证”的闭环。科研中需先从海量蛋白中快速识别差异候选蛋白——半定量技术(如WB、iTRAQ标记)可实现高吞吐量筛选,缩小研究范围;但半定量的“相对”属性无法满足机制研究或临床应用的“精准”需求(如标志物浓度阈值),因此需用定量技术(如MRM、PRM)验证候选蛋白的绝对含量,形成“筛选-验证”的可靠链路。

例如肿瘤标志物研究中,先通过TMT标记定量筛选肿瘤与正常组织的差异蛋白(差异倍数>2倍),再用PRM靶向验证大样本中的绝对浓度,既利用了标记定量的通量优势,又通过PRM保证结果精准度。

结合策略还能解决单一方法的“假阳性”问题:WB可能因抗体交叉反应出现假阳性条带,质谱定量可验证条带中的真实蛋白;质谱可能因样本污染出现假阳性峰,WB的分子量匹配可排除干扰。

常见的半定量与定量结合检测策略

1、WB+MRM策略:适用于已知目标蛋白的差异验证。步骤为:样本蛋白提取后电泳分离,WB筛选差异条带,切下条带酶解成多肽,再用LC-MS/MS的MRM模式分析特征离子,结合标准曲线计算绝对浓度。该策略实现“可视化筛选+精准定量”,适合复杂样本中目标蛋白定位。

2、iTRAQ/TMT+PRM策略:适用于未知差异蛋白的大规模研究。步骤为:样本蛋白用iTRAQ/TMT同位素标记后混合,LC-MS/MS筛选差异蛋白(差异倍数>1.5,P<0.05),再针对候选蛋白设计PRM靶向方法,重新分析原始样本计算绝对浓度。优势是“高通量筛选+靶向验证”。

3、IHC+SRM策略:适用于组织样本的空间定位与定量。IHC通过抗体染色显示蛋白在组织中的分布(半定量),激光捕获显微切割(LCM)获取阳性区域细胞,提取蛋白后用SRM(选择反应监测)定量,结合空间信息与浓度信息,适合肿瘤微环境研究。

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方法学优化要点

第三方检测的核心优势是“标准化”与“专业性”,方法学优化围绕“降低变异、提高重现性”展开:

①样本前处理标准化:统一使用RIPA裂解液+蛋白酶抑制剂,冰上裂解30min、12000g离心15min,避免提取效率差异;血清样本用免疫亲和柱去除白蛋白、IgG等高丰度蛋白,提高低丰度蛋白检测灵敏度。

②仪器校准与质控:质谱仪定期用标准肽段(如BSA酶解肽段)校准,保证质荷比误差<5ppm;每次检测设置QC样本(混合所有待测样本),监测峰面积相对标准偏差(RSD),要求RSD<15%(表示重现性好)。

③方法验证:对每种结合策略进行线性范围、回收率、精密度验证——如MRM的线性范围需覆盖样本中蛋白浓度(1-1000fmol/μL),回收率>80%,日内精密度RSD<10%,日间精密度RSD<15%。

样本类型对结合检测的影响及应对

不同样本的理化特性差异大,第三方需针对性优化前处理:

①血清/血浆样本:高丰度蛋白占比>90%,干扰低丰度蛋白检测。应对:用Multiple Affinity Removal System(MARS)柱去除高丰度蛋白,或固相萃取(SPE)富集低丰度蛋白;WB选择高亲和力单克隆抗体,减少非特异性结合。

②细胞样本:样本量小(1×10^6细胞仅含约100μg蛋白)。应对:用TCA/丙酮沉淀法富集蛋白(浓度提高10-20倍),或微流控芯片电泳减少样本损耗;PRM检测选择灵敏度高的质谱仪(如Orbitrap Exploris 480),降低检测限至fmol级。

③组织样本:异质性强(同一组织中不同细胞类型蛋白差异大)。应对: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LCM)获取均质细胞群,或组织匀浆机充分破碎组织;IHC采用组织芯片(TMA)批量检测,提高通量与一致性。

结合检测中的数据相关性验证

半定量与定量结果的相关性是判断策略有效性的关键,第三方通过以下方法验证:

①线性相关性分析:将半定量结果(如WB灰度值)与定量结果(如MRM峰面积)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要求相关系数r>0.8(强相关)。例如用已知浓度的重组蛋白梯度稀释,分别做WB和MRM检测,验证两条浓度曲线的线性趋势一致。

②标准物质验证:用有证标准物质(如NIST SRM 2383)作为质控样本,同时进行半定量与定量检测,要求半定量差异倍数与定量浓度倍数误差<20%。例如SRM 2383中白蛋白浓度为50mg/mL,WB灰度值与MRM峰面积需均对应该浓度。

③重复样本验证:对同一批样本做3次重复检测,计算半定量与定量结果的变异系数(CV)——要求半定量CV<20%、定量CV<15%,且两次结果的CV差异<5%,确保结果稳定。

结果报告中的关键信息呈现

第三方报告需清晰呈现“方法学细节、质控数据、结果解读”三部分,确保用户可理解与复用:

①方法学细节:明确样本前处理步骤(如“血清用MARS柱去除高丰度蛋白”)、所用技术(如“WB采用鼠抗人CD20单克隆抗体,MRM用Thermo TSQ Quantiva质谱仪”)、关键参数(如“WB曝光时间30s,MRM碰撞能量35eV”)。

②质控数据:包括样本蛋白浓度(BCA法结果)、WB内参一致性(如“GAPDH灰度值CV=8%”)、质谱QC样本峰面积RSD(如“QC样本肽段峰面积RSD=10%”)、方法验证参数(如“线性范围1-1000fmol/μL,回收率92%”)。

③结果解读:直接呈现半定量(如“样本A CD20 WB灰度值是样本B的2.5倍”)与定量结果(如“样本A CD20浓度15ng/mg蛋白,样本B 6ng/mg蛋白”)、相关性分析(如“WB灰度值与MRM浓度相关系数r=0.85”)及统计显著性(如“P<0.01”)。

有蛋白质定量分析相关疑问?

我们的专业团队将为您提供一对一咨询服务,解答您的疑问

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