唾液样本蛋白质定量分析第三方检测技术标准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请务必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唾液样本因采集无创、易重复,已成为蛋白质组学研究、疾病 biomarker 筛选及药物疗效监测的重要材料。第三方检测机构作为独立的结果提供者,其唾液蛋白质定量分析的技术标准直接决定数据的准确性与互认性——规范的技术流程是确保结果可靠、支撑临床决策与科研结论的核心保障。
唾液样本采集与预处理的标准化要求
唾液采集前需对受检者统一指导:采集前30分钟内禁止进食、饮水、吸烟或嚼口香糖,避免食物残渣、口腔清洁剂干扰蛋白质组分;优先选择晨起空腹静息唾液,让唾液自然流入无菌、无蛋白吸附的聚丙烯容器,避免舌头摩擦容器壁导致细胞裂解。
对于无法采集静息唾液的受检者(如口腔干燥症患者),可使用1%柠檬酸溶液刺激舌尖(轻擦10秒后等待1分钟),采集刺激唾液,但需在报告中注明——刺激唾液的蛋白质浓度(约0.5-2mg/mL)通常高于静息唾液,可能影响结果解读。
采集后2小时内完成预处理:4℃、10000×g离心10分钟,去除细胞碎片与黏液;上清液分装至无酶低吸附管(每管≤1mL),-80℃保存;长途运输需用干冰维持-70℃以下,时间不超过72小时,避免蛋白质降解。
唾液蛋白质提取的技术规范
唾液蛋白质提取需兼顾效率与完整性:常用RIPA裂解液(含1% Triton X-100、0.5%脱氧胆酸钠、0.1% SDS),并添加蛋白酶抑制剂 cocktail(1mM PMSF、5mM EDTA、1μg/mL抑肽酶),抑制内源性蛋白酶降解。
黏蛋白含量高的样本(如口干症患者唾液)需预处理:样本与1M NaCl按1:1混合,室温孵育15分钟破坏黏蛋白聚合结构,再离心提取;上清液用0.22μm滤膜过滤,避免黏液颗粒堵塞后续仪器。
提取效果验证需两项指标:一是BCA法初步定量(蛋白质浓度≥0.05mg/mL,满足检测要求);二是SDS-PAGE电泳——条带清晰、无拖尾或低分子量碎片,说明提取充分;若条带模糊,需增加Triton X-100至2%或延长裂解时间至60分钟。
提取后的溶液需冰上保存,1小时内完成检测;若无法立即检测,分装后-80℃保存,冻融次数≤3次——反复冻融会导致蛋白质聚集,影响定量结果。
蛋白质定量方法的选择与性能验证
第三方机构需根据样本特点选方法:BCA法是基础选择(线性范围20-2000μg/mL,抗SDS干扰),但对还原剂(如DTT)敏感,需提前透析去除;Bradford法灵敏度高(5-200μg/mL),但受Triton X-100影响,需控制去污剂浓度≤0.1%。
低浓度样本(<0.1mg/mL)推荐荧光定量法(如Qubit),线性范围1-2000μg/mL,抗干扰强;需同时定量与鉴定组分时,用LC-MS/MS法(同位素内标定量),准确性达95%以上,但成本较高。
方法学验证需覆盖4项核心指标:线性范围(r²≥0.99)、回收率(85%-115%)、精密度(日内CV≤10%,日间CV≤15%)、定量限(LOQ≤15μg/mL)。例如,BCA法验证时,需用NIST SRM 927e校准品配制5个浓度点(20、200、500、1000、2000μg/mL),绘制曲线并计算相关系数。
内源性干扰需处理:胆红素(>1mg/dL)用活性炭吸附去除;溶菌酶干扰Bradford法时,添加0.1M Tris-HCl缓冲液(pH8.0)中和——干扰未去除的样本需标注“结果受干扰”。
校准品与质控体系的建立
校准品需用有证标准物质(如NIST SRM 927e牛血清白蛋白),确保量值溯源;校准曲线需5个浓度点(覆盖样本范围),双复孔检测,避免单点校准误差。
质控品需基质匹配:可购买商品化人工唾液(含BSA与黏蛋白),或收集临床混合唾液(60℃灭活30分钟);每批检测运行低(50μg/mL)、中(500μg/mL)、高(1500μg/mL)三浓度质控品,用Westgard规则判断稳定性。
质控异常时按流程排查:先查试剂(如BCA试剂是否过期),再查仪器(如酶标仪波长是否校准至562nm),最后查操作(如加样量是否准确)——排查后重测质控,正常后方可处理样本。
数据处理与报告的标准化
数据处理先过质控:剔除违反Westgard规则的样本,用校准曲线回归方程计算浓度(如y=0.005x+0.02,y为吸光度),避免手动计算。
数值修约按GB/T 8170:BCA法保留两位小数(如0.56mg/mL),荧光法保留一位小数(如0.6mg/mL);超出校准范围的样本需稀释重测(稀释倍数注明);低于LOQ的样本标注“低于定量限”。
报告需含7项内容:样本信息(采集方式、预处理)、检测方法(提取试剂、仪器)、校准品信息(来源、批号)、质控结果(三浓度测定值)、样本结果(均值±标准差)、不确定度(如U=0.05mg/mL,k=2)、结论(符合方法学要求)。
报告需盖CMA/CNAS章,原始数据(吸光度记录、校准曲线)保留5年,便于追溯。
交叉污染的防控要求
实验前清洁仪器:酶标仪用75%乙醇擦拭,管路用0.1% SDS冲洗3次;移液器用滤芯吸头,每样一换——避免高浓度样本污染低浓度样本。
进样顺序按“低到高”:先测健康人静息唾液(低浓度),再测刺激唾液或患者样本(高浓度);每10个样本插空白对照(PBS),若空白吸光度>0.1(BCA法),需重新冲洗仪器。
试剂分装保存:RIPA裂解液、BCA试剂分装至10mL小瓶,避免反复开盖污染;蛋白酶抑制剂现用现加(PMSF用异丙醇新鲜配制,有效期1周);台面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每周监测环境落菌数≤100cfu/平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