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检测

了解最新皮肤刺激测试行业动态

皮肤刺激测试相关服务热线:

化妆品皮肤刺激测试第三方检测依据ISO 10993标准流程解析

医疗检测
2025-10-22
0
奥创检测实验室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请务必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ISO 10993是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的核心标准体系,其中ISO 10993-10专门针对皮肤刺激与致敏试验制定了技术要求。随着化妆品行业对安全性评价的精细化需求提升,部分化妆品(尤其是新原料或具有潜在刺激风险的产品)会参考ISO 10993-10的体外试验流程开展第三方检测,以替代传统动物实验。本文将系统解析第三方检测机构依据ISO 10993标准进行化妆品皮肤刺激测试的全流程,为行业理解合规检测逻辑提供参考。

ISO 10993标准在化妆品皮肤刺激测试中的应用定位

ISO 10993最初针对医疗器械的生物学安全性设计,但其关于皮肤刺激的试验方法(如ISO 10993-10)因科学性与规范性,被化妆品行业借鉴用于新原料或高风险产品的刺激评估。与化妆品常规标准(如欧盟CLP、中国GB 7919)不同,ISO 10993-10更侧重体外试验系统的标准化,强调通过重组人表皮模型等替代方法模拟人体皮肤反应,避免动物实验的伦理争议与结果差异。

第三方检测机构选择ISO 10993标准的核心原因在于其对试验方法的严格定义——从试验系统的验证到结果判定的量化指标,均有明确操作指南。例如,ISO 10993-10要求体外皮肤刺激试验必须使用经过验证的重组表皮模型,且模型需符合“与人体皮肤生理结构高度相似”的要求,这为化妆品刺激风险的精准评估提供了技术基础。

需要明确的是,ISO 10993并非化妆品的强制标准,但对于追求高安全性的品牌或需要进入严格监管市场的产品(如欧盟、日本),依据ISO 10993开展第三方检测可作为补充性安全数据,增强产品合规性说服力。

第三方检测前的样品准备与前期沟通

在启动ISO 10993标准的皮肤刺激测试前,第三方检测机构需与委托方完成两项关键准备:样品信息确认与试验方案协商。样品信息需包括:产品名称、原料组成(尤其是活性成分或潜在刺激物)、物理状态(液态/膏状/粉末)、PH值(若为水性产品)、推荐使用浓度等。这些信息直接影响后续试验方法的选择——例如,粉末状样品需先分散于无刺激溶剂(如生理盐水)中,确保与试验系统的接触均匀性。

委托方需向检测机构提供样品的“代表性批次”——即与最终上市产品配方、生产工艺一致的样品,避免因样品差异导致结果偏差。对于新原料,需提供纯度数据(如≥98%)及杂质清单,因为杂质可能干扰刺激试验结果。

此外,双方需明确试验目的:是用于原料备案、产品宣称还是市场准入?不同目的会影响试验设计——例如,若用于欧盟化妆品原料备案(如CPNP),需遵循ISO 10993-10的“体外皮肤刺激试验”要求,且试验系统需被欧盟ECHA认可;若用于国内化妆品新原料注册,则需结合中国《化妆品安全评估技术导则》,补充必要的验证数据。

皮肤刺激测试的核心方法——重组人表皮模型试验

ISO 10993-10推荐的皮肤刺激测试优先选择“体外重组人表皮模型试验”,这是目前化妆品行业替代动物实验的主流方法。该模型由正常人类角质形成细胞体外培养而成,具有完整的表皮结构(包括基底层、棘层、颗粒层与角质层),能模拟人体皮肤对刺激物的屏障反应与细胞毒性应答。

常用的重组表皮模型包括EPiDerm(MatTek公司)、SkinEthic RHE(L’Oréal公司)与LabCyte EPI-MODEL(JaPan Tissue Engineering),这些模型均通过了ISO 10993-10的验证,且被多个国家监管机构(如FDA、EMA)认可。检测机构需选择“与试验目的匹配”的模型——例如,EPiDerm适用于水溶性产品,而SkinEthic RHE更适合脂溶性产品,因后者的角质层更厚,能更好模拟脂溶性物质的渗透。

与传统动物试验(如兔皮肤刺激试验)相比,重组表皮模型试验的优势在于:结果更接近人体皮肤反应(避免种属差异)、试验周期更短(通常2-3天)、数据更可重复(标准化培养条件)。但需注意,该方法仅适用于评估“急性皮肤刺激”(暴露时间≤4小时),若需评估慢性刺激(如长期使用的面霜),需补充其他试验(如重复暴露试验)。

试验系统的验证与可靠性保障

ISO 10993-10要求,用于皮肤刺激测试的重组表皮模型必须经过“实验室内部验证”与“第三方资质认可”。内部验证包括:模型的活力验证(如台盼蓝排斥试验,活细胞率≥90%)、屏障功能验证(如经表皮水分流失率TEWL≤10g/m²/h)、阳性对照响应验证(如用1%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处理后,细胞存活率≤30%)。

第三方资质认可通常指模型供应商提供的“有效性证书”,或检测机构通过ISO 17025认可的模型验证报告。例如,EPiDerm模型需提供MatTek公司的“Validation Certificate for Skin Irritation”,证明其符合ISO 10993-10的要求。

在试验过程中,检测机构需设置“阳性对照”(如1% SDS)与“阴性对照”(如生理盐水或矿油),以验证试验系统的可靠性。阳性对照的细胞存活率需≤30%,阴性对照的细胞存活率需≥80%,否则试验结果无效,需重新进行。

试验操作的关键步骤与技术细节

ISO 10993-10的体外皮肤刺激试验操作流程可分为四步:模型预处理、样品暴露、细胞活力检测、结果计算。

第一步,模型预处理:将重组表皮模型从培养基中取出,放置于新鲜的维持培养基中,在37℃、5% CO₂培养箱中孵育24小时,恢复模型的生理状态。预处理的关键是确保模型的“水合状态”——若模型过度干燥,会导致样品渗透不均;若过度湿润,则会稀释样品浓度,影响结果准确性。

第二步,样品暴露:根据样品状态选择暴露方式——液态样品直接滴加(0.02ml/cm²),膏状样品均匀涂抹(0.03g/cm²),粉末样品分散后涂抹。暴露时间严格遵循ISO 10993-10的要求:对于化妆品,通常为15分钟(模拟急性接触)或4小时(模拟长时间使用)。暴露过程中,需保持培养箱的湿度≥95%,避免样品干燥。

第三步,细胞活力检测:暴露结束后,用无钙镁PBS缓冲液冲洗模型表面的残留样品,然后加入MTT试剂(3-(4,5-二甲基噻唑-2-基)-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在37℃下孵育3小时。MTT会被活细胞的线粒体脱氢酶还原为紫色甲瓒结晶,通过比色法(570nm波长)测定吸光度值(OD值),反映细胞活力。

第四步,结果计算:细胞存活率(%)=(样品组OD值/阴性对照组OD值)×100%。根据ISO 10993-10的判定标准,细胞存活率≤50%时,判定为“具有皮肤刺激性”;>50%则为“无刺激性”。

结果评价与报告的规范化要求

ISO 10993-10要求,皮肤刺激试验的结果评价需基于“量化数据”与“试验系统的有效性”。首先,需确认阳性对照与阴性对照的结果符合要求(如前所述),否则结果无效。其次,需计算样品组的“平均细胞存活率”——至少做3个平行样,变异系数(CV)需≤10%,确保结果的重复性。

对于多成分的化妆品(如面霜),需评价“整体配方”的刺激风险,而非单一成分。若配方中含有已知刺激物(如酒精、果酸),需在报告中说明其浓度与贡献——例如,5%乙醇的细胞存活率为70%,而添加1%水杨酸后,存活率降至45%,则需明确水杨酸是主要刺激来源。

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报告需包含以下内容:试验名称(如“依据ISO 10993-10的体外皮肤刺激试验”)、试验系统信息(模型名称、供应商、批次号)、样品信息(名称、批次、处理方式)、试验条件(暴露时间、温度、湿度)、原始数据(OD值、平行样结果)、结果判定(刺激性/无刺激性)、试验人员签字与实验室盖章。报告需符合ISO 17025的要求,即“可追溯性”——任何数据修改都需记录修改原因与修改人,确保报告的真实性。

实验室质量控制与合规性管理

依据ISO 10993标准开展皮肤刺激测试的第三方实验室,需满足两项核心资质:ISO 17025认可(检测实验室能力认可)与GLP(良好实验室规范)合规性(若试验用于注册备案)。ISO 17025要求实验室建立“文件化的质量体系”,包括:人员培训(试验人员需具备细胞培养与比色分析经验)、设备校准(酶标仪需每年校准一次,培养箱需每天记录温度与CO₂浓度)、试剂管理(MTT试剂需在-20℃保存,避免失效)。

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是“平行试验”与“结果复现”。例如,同一批次样品需做3个平行样,若其中一个样的细胞存活率与平均值差异超过15%,需重新测试该样品。

此外,实验室需定期参加“能力验证计划”(如由CNAS或FDA组织的皮肤刺激试验 Proficiency testing),证明其试验结果与其他实验室的一致性。

对于委托方而言,选择合规的第三方实验室需关注三点:1、实验室是否有ISO 17025证书,且认可范围包含“ISO 10993-10皮肤刺激试验”;

2、实验室是否使用经过验证的重组表皮模型;

3、实验室能否提供完整的试验报告,包括原始数据与方法验证记录。

标签: 皮肤刺激测试

有皮肤刺激测试相关疑问?

我们的专业团队将为您提供一对一咨询服务,解答您的疑问

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