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品检测

了解最新性能与可靠性测试行业动态

性能与可靠性测试相关服务热线:

扫地机器人性能与可靠性测试第三方检测越障能力测试标准

消费品检测
2025-10-26
0
奥创检测实验室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请务必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随着扫地机器人普及,越障能力成为影响清洁效果与用户体验的核心指标。第三方检测作为客观评估的关键环节,需通过标准化测试流程量化越障性能与可靠性,为企业研发、消费者选择提供可信依据。本文聚焦扫地机器人越障能力的第三方检测标准,解析测试逻辑与执行细节。

越障能力在扫地机器人性能中的核心定位

扫地机器人的核心价值是自主覆盖全屋清洁,而家庭场景中常见的台阶、地毯边缘、门槛条等障碍物,直接考验其通行能力。若越障能力不足,机器人可能被困在某一区域,导致清洁覆盖度下降;极端情况下,强行越障还可能造成轮子磨损、传感器损坏等硬件故障。因此,越障能力不仅影响清洁效率,更是产品可靠性的重要体现。

从用户需求看,消费者更关注“能轻松过地毯”“不会卡门槛”的实际体验,而这些体验需要转化为可量化的测试指标,才能通过第三方检测验证产品是否符合宣称的性能。例如,若某机型宣传“轻松通过25mm台阶”,第三方检测需通过标准化流程验证该宣称的真实性。

第三方检测越障能力的核心原则

第三方检测的价值在于“独立、公正、可追溯”,因此越障能力测试需遵循三大原则:首先是客观性,测试人员需严格按标准流程操作,避免主观判断影响结果;其次是标准化,包括障碍物尺寸、环境条件、测试步骤的统一,确保不同机型的测试结果可对比;最后是重复性,同一测试需多次循环,保证数据的稳定性,排除偶然因素干扰。

例如,测试某机型的台阶越障能力时,需使用同一尺寸(如20mm高、50mm宽)的PVC材质台阶,在瓷砖地面(摩擦系数0.4)环境下测试3次。若仅测试1次,可能因机器人偶然的角度偏差导致结果不准确;若测试3次均通过,则可判定为“稳定通过”。

越障能力测试的基础参数定义

第三方检测中,越障能力测试的第一步、明确“障碍物”的标准定义,常见类型包括三类:一是台阶类(垂直高度障碍物,如家庭门槛),尺寸涵盖10mm、15mm、20mm、25mm、30mm五个梯度;二是斜坡类(倾斜角度障碍物,如地毯边),角度设定为15°、20°、25°三个等级;三是凸起类(平面凸起,如电线、地垫),厚度为5mm、8mm、10mm。

障碍物的材质也需标准化:台阶用hardwood或PVC(模拟家庭门槛的硬度),斜坡用地毯(短绒,厚度8mm),凸起用橡胶条(模拟电线的弹性)。此外,机器人的初始位置需距离障碍物1000mm,沿直线行驶,确保测试条件一致。

测试环境的标准化控制

环境变量是影响越障测试的关键因素,第三方检测需严格控制四大变量:一是地面材质,需覆盖瓷砖(摩擦系数0.4)、hardwood(0.5)、短绒地毯(0.6)三种家庭常见类型;二是光照,保持500-1000lux(模拟白天室内光线),避免强光或黑暗影响视觉传感器(如摄像头、LDS雷达)的感知;三是温度,控制在20-25℃,防止低温导致电池性能下降;四是湿度,保持40%-60%,避免高湿度影响传感器精度。

例如,某机型在瓷砖地面能通过25mm台阶,但在地毯地面因摩擦力增大,仅能通过20mm台阶——这种差异需在测试报告中明确说明,避免误导用户认为“越障高度是固定值”。

越障能力的具体测试流程

测试前需完成三项准备:一是将机器人充满电,恢复出厂设置,确保初始状态一致;二是校准传感器(如LDS雷达、碰撞传感器),避免因传感器偏差导致越障判断错误;三是检查障碍物尺寸与材质,确认符合标准要求。

障碍物布置需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测试台阶越障时,仅改变台阶高度,其他条件不变;测试斜坡越障时,仅改变斜坡角度。布置位置需确保机器人行驶路径与障碍物垂直,避免斜向撞击影响结果。

测试循环要求:每个障碍物类型与尺寸组合测试3次,记录三项数据——通过情况(通过/失败)、通过时间(从接触障碍物到完全通过的时间)、异常情况(如卡顿、侧翻、传感器报错)。若某一尺寸测试失败2次,则停止该尺寸测试,判定为“无法通过”。

越障性能的量化评估指标

第三方检测需将越障能力转化为可量化的三大指标:

1、最大越障高度(或角度):指机器人在某一地面材质下,90%通过率的最高障碍物高度(如某机型在瓷砖地面通过25mm台阶3次,28mm台阶失败2次,则最大越障高度为25mm);

2、越障效率:指通过单一障碍物的平均时间(如通过20mm台阶的平均时间为3秒,说明效率高;若为10秒,则可能存在卡顿);

3、越障稳定性:指连续通过同一障碍物的次数(如连续通过10次20mm台阶无故障,说明稳定性好;若第5次卡顿,则稳定性不足)。

这些指标需与行业标准对比,例如GB/T 37333-2019《家用和类似用途服务机器人 性能测试方法》规定,“家用扫地机器人的最大越障高度应不低于15mm”。若某机型的最大越障高度为20mm,则符合标准;若为12mm,则不符合。

越障能力与可靠性的关联测试

越障能力的可靠性测试需关注“长期使用后的性能保持”,第三方检测会进行“循环越障测试”:将机器人置于标准障碍物环境中,连续测试1000次越障循环,记录两项数据——部件损耗(轮子磨损量、传感器校准偏差)、性能衰减(1000次循环后,最大越障高度是否下降)。

例如,某机型初始最大越障高度为25mm,1000次循环后,轮子橡胶磨损0.5mm,最大越障高度降至22mm——这种衰减需在报告中明确标注,提示企业优化轮子材质(如使用更耐磨的橡胶)。若循环中出现电机抱死、传感器报错等故障,则需记录为“可靠性故障”。

第三方检测报告的规范要求

第三方检测报告需清晰、准确,包含五大核心内容:

1、测试依据:明确引用的标准(如GB/T 37333-2019);

2、测试环境:记录地面材质、光照、温度、湿度等参数;

3、测试方法:描述障碍物类型、尺寸、测试循环次数;

4、原始数据:列出每次测试的通过情况、时间、异常记录;

5、结论:基于数据给出明确结论(如“该机型在瓷砖地面的最大越障高度为25mm,符合GB/T 37333-2019标准要求;

1000次循环后,最大越障高度衰减至22mm,可靠性良好”)。

报告中的结论需避免模糊表述(如“越障能力不错”),需用数据支撑。例如,若某机型宣称“最大越障高度30mm”,但第三方检测仅能达到25mm,则报告需明确写“该机型最大越障高度为25mm,未达到企业宣称的30mm”。

有性能与可靠性测试相关疑问?

我们的专业团队将为您提供一对一咨询服务,解答您的疑问

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