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检测

了解最新锂离子电池安全测试,锂离子电池测试行业动态

锂离子电池安全测试,锂离子电池测试相关服务热线:

储能锂离子电池安全测试的法规符合性评估

能源检测
2025-11-02
0
奥创检测实验室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请务必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储能锂离子电池作为新能源储能系统的核心部件,其安全性能直接关系到电网稳定、用户财产及人身安全。法规符合性评估作为验证电池安全的核心环节,通过对照全球及区域法规要求,系统检验电池在设计、生产及使用全生命周期的安全表现,是储能项目落地、产品市场化及跨境销售的必备前提。

储能锂离子电池安全法规的全球框架

储能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法规体系以全球统一标准为基础,结合区域市场特殊要求构建。联合国《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试验和标准手册》(UN38.3)是全球电池运输安全的核心要求,涵盖高度、温度、振动等12项测试,确保运输中无泄漏、爆炸风险。

欧盟市场需符合CE认证中的EN 62619标准,针对固定式储能电池系统,明确热失控管理、电气安全及环境适应性要求,如规定电池pack热释放速率需低于限值以避免火灾蔓延。

美国市场关键法规是UL 9540A,聚焦储能系统热失控蔓延防护,要求通过舱内测试验证单电池失效时不引发连锁反应;同时FCC认证确保电池电磁兼容性,不会干扰电网设备。

中国市场以GB/T 36276《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安全要求》为核心,覆盖单体、模块、pack及系统级测试,还需符合GB 31241(便携式电池)及GB/T 2900.11(术语定义),形成完整国内体系。

法规符合性评估的核心测试项目

热稳定性测试是材料安全基础,用DSC测正极热分解温度、ARC模拟绝热温度变化,UN38.3要求150℃下10分钟无泄漏,EN 62619要求正极热分解温度≥200℃。

机械安全测试模拟外力冲击,包括冲击(1m坠落钢板)、挤压(100kN压力)、针刺(3mm钢针穿刺),GB/T 36276要求针刺后无爆炸、明火,仅允许少量冒烟。

电安全测试验证异常电气条件安全性,过充(1C充至120%额定电压)、过放(0.5C放至0V)、短路测试是核心,UL 9540A要求短路后温度≤150℃且无火焰。

环境适应性测试针对极端气候,高低温循环(-40℃至85℃50次)检查容量衰减率≤20%(EN 62619要求),湿度测试(85%RH、40℃96小时)验证密封性能(无进水短路)。

热失控蔓延测试是系统级关键,UL 9540A要求电池pack置于封闭舱内触发单电池热失控,测量热释放速率(HRR),峰值超过100kW或持续时间超10分钟则不符合。

法规符合性评估的流程与关键点

第一步法规识别:根据目标市场确定适用法规,如出口欧盟需覆盖EN 62619、EMC指令,国内需符合GB/T 36276及GB 17799(电磁兼容),避免遗漏区域额外要求(如加州SGIP)。

第二步测试方案设计:结合法规与产品特性,如大型储能pack重点设计热失控蔓延测试,家用储能加强机械与环境测试,明确样品数量(3-5个)、条件及判定标准。

第三步样品准备:提供代表性样品(量产原型或随机抽取量产样品),标注生产日期、批次及参数(容量、电压),确保可追溯,避免“特供样品”。

第四步实验室测试:选择具备资质第三方实验室(国内CNAS/CMA、欧盟公告机构认可、美国UL认可),全程记录(视频、数据日志)确保结果可重复。

第五步数据审核与报告:对比测试数据与法规限值(如HRR≤100kW、容量衰减≤20%),不符合则分析原因(如热稳定性不足)并提整改建议。

最后证书获取:测试通过后实验室出具报告,企业申请认证(如CE需公告机构审核、UL需工程师现场核查),证书定期更新(3-5年)适应法规变化。

常见法规不符合项及原因分析

热稳定性不足:NCM811正极镍含量高(80%)导致热分解温度180℃(低于EN 62619的200℃),或电解液用低闪点碳酸二甲酯(闪点25℃)易挥发起火。

机械测试失败:铝壳厚度0.8mm(设计1.2mm)或冲压缺陷导致挤压破裂漏液,或pack冲击时内部电池移位引发极耳断裂短路。

电安全失败:BMS过充保护阈值设为5.2V(额定3.7V)未触发,或保护IC焊接不良接触不良;过放时负极SEI膜破坏导致容量永久损失。

热失控蔓延超标:pack无隔热层(陶瓷纤维棉)导致热扩散,或通风口过小热量无法散发,UL 9540A测试HRR峰值达150kW。

环境适应性差:PP隔膜低温收缩内阻增大,或硅橡胶密封胶高温老化开裂进水,高低温循环后容量衰减25%(超EN 62619的20%)。

法规符合性评估中的整改策略

热稳定性不足:换NCM622正极(镍60%)提热分解温度至220℃,或用高闪点碳酸甲乙酯电解液(闪点49℃),添加磷酸三甲酯阻燃剂。

机械测试失败:加厚铝壳至1.2mm或换不锈钢壳,电池间加EVA泡棉缓冲,优化外壳冲压工艺消除裂纹。

电安全失败:调BMS过充阈值至4.3V,用响应≤10ms的NTC温度传感器,回流焊保护IC提高可靠性。

热失控蔓延超标:加5mm气凝胶隔热层(导热系数≤0.02W/m·K),增大通风口至pack表面积10%,大型系统用液冷实时冷却。

环境适应性差:用PI隔膜(耐180℃不收缩),氟橡胶密封胶(耐-40℃至200℃),户外电池加IP67防水外壳。

第三方实验室的核心作用

第三方实验室确保“中立性”:避免企业自行测试主观偏差,如严格按法规要求测量热释放速率(10分钟),防止数据造假。

资质保障有效性:CNAS符合ISO 17025国际认可,CMA是中国计量认证,UL认可实验室可直接出UL报告,节省审核时间。

技术支持解决问题:通过热成像分析发现pack隔热层未覆盖侧面,建议延伸隔热层后测试通过;协助测算碳足迹应对欧盟新电池法规。

应对法规变化:及时告知企业法规更新(如EU 2023/1542的碳足迹要求),帮助调整测试方案,确保持续符合要求。

有锂离子电池安全测试,锂离子电池测试相关疑问?

我们的专业团队将为您提供一对一咨询服务,解答您的疑问

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