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用树脂拉伸强度检测按ASTM标准的测试方法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请务必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塑料用树脂的拉伸强度是评估其力学性能的核心指标之一,直接关系到制品的结构可靠性与使用寿命。ASTM(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制定的ASTM D638《塑料拉伸性能的标准试验方法》是全球塑料行业广泛遵循的测试依据,覆盖热塑性、热固性及增强塑料的拉伸性能检测。本文将围绕ASTM标准,详细拆解塑料用树脂拉伸强度检测的全流程,包括标准选择、试样制备、设备要求、测试操作及数据处理等关键环节。
标准选择与适用范围
ASTM针对塑料拉伸强度的核心标准是ASTM D638,适用于绝大多数塑料用树脂(如ABS、PC、PA、PE等)。标准中定义了5种试样类型,其中Type I(狗骨形,总长165mm、标距50mm)常用于硬质树脂,Type II(短狗骨形,总长115mm、标距25mm)适用于软质或薄型树脂。部分特殊树脂需参考衍生标准:如ASTM D882针对薄塑料片材,ASTM D5034针对纺织物增强塑料,需根据树脂形态与特性选择对应标准。
需注意,ASTM D638中“拉伸强度”的定义为“试样断裂前承受的最大拉应力”——对于有屈服现象的韧性树脂(如PA),需同时记录屈服强度(屈服点应力)与拉伸强度(最大力应力);对于无屈服的脆性树脂(如PS),拉伸强度即为断裂强度。
试样制备的ASTM要求
试样制备需严格遵循ASTM D638与ASTM D618(状态调节标准)。首先,树脂原料需按供应商推荐条件干燥(如PET在120℃干燥4-6小时),避免成型时产生气泡。成型方法优先选择注塑(ASTM D3641)或压塑(ASTM D4703),成型温度、压力需匹配树脂特性(如PC注塑温度260-300℃、模具温度80-120℃)。
试样尺寸精度需符合标准:Type I试样厚度3.2±0.2mm、宽度13.0±0.2mm;Type II试样厚度1.6±0.1mm、宽度6.4±0.1mm。厚度需用0.01mm精度千分尺在标距段3个位置测量,取平均值。成型后试样需在23±2℃、50±5%湿度下状态调节至少40小时(热塑性)或72小时(热固性),释放内应力。
最后检查试样外观:表面无裂纹、飞边或杂质,边缘光滑(飞边需用砂纸轻磨但不改变尺寸),缺陷试样直接剔除。
试验设备的ASTM合规性
拉力试验机需满足ASTM D638要求:力值范围覆盖试样预期最大力的10%-90%,精度±1%(按ASTM E4校准);位移精度±0.5%,确保拉伸速度准确。夹头类型根据树脂硬度选择:硬质树脂用楔形夹头(增加摩擦力),软质树脂用平夹头(配橡胶垫防夹碎)。
拉伸速度需严格匹配树脂类型:刚性树脂(如ABS)用5mm/min(Type I)或10mm/min(Type II);韧性树脂(如PA)用50mm/min;弹性体(如TPU)可达500mm/min。速度错误会导致结果偏差——例如PA速度从50mm/min提至500mm/min,强度可能偏高20%以上。
设备需定期校准:力值每6个月用标准砝码校准,位移每12个月用激光位移计校准,校准记录需留存备查。
测试前的准备工作
测试前需确认环境符合ASTM D618:温度23±2℃、湿度50±5%,用温湿度计持续监测并记录。设备检查需确认夹头无磨损、丝杆润滑良好、空载试验正常(位移与速度一致,力值显示0±0.1N)。
试样检查需再次核对尺寸,用标记笔在标距段两端画记(Type I标距50mm、Type II标距25mm),便于判断断裂位置。增强树脂(如玻纤增强PA)需检查纤维取向——沿拉伸方向排列的纤维会显著提高强度,需确保取向符合标准。
试验操作的详细流程
装夹试样时,需确保试样纵轴与试验机拉力轴线重合(偏差≤1°),避免歪斜导致应力集中。调整夹头间距至试样总长(如Type I为165mm),拧紧夹头时均匀施力,防止试样变形。
启动测试后,按设定速度拉伸(如PA用50mm/min),全程观察试样状态:韧性树脂先屈服(应力下降)再塑性变形,脆性树脂直接断裂。试验机需自动记录力-位移曲线,或实时显示最大力值。
断裂位置需在标距段内(两标记之间),若断裂在夹头附近(≤25mm),结果无效需重测。连续3个试样断裂非标的,需检查夹头对齐或试样制备问题。
数据处理与结果有效性
拉伸强度计算公式为σ=F/A(σ:MPa;F:最大力,N;A:原始横截面积,mm²)。例如Type I试样A=3.2mm×13.0mm=41.6mm²,若最大力为2163N,则σ=2163/41.6≈52MPa。
结果需至少5个有效试样(断裂在标距内),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离散系数(标准差/平均值)超过10%时,需增加测试数量至10个。数据修约按ASTM E29: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如52.3MPa修约为52MPa)。
常见影响因素及控制
成型工艺波动会影响结果:注塑温度过高导致树脂降解(如PC超过300℃会分解),强度下降;压力过低导致试样密度不足,孔隙多。需严格控制成型参数并记录。
状态调节时间不足:热塑性树脂(如PET)残余应力未释放,强度可能偏高15%。需确保调节时间,紧急情况可采用50℃加速调节2小时,但需在报告中说明。
夹头打滑:楔形夹头表面磨损会降低摩擦力,导致试样打滑、力值偏低。需定期检查夹头,必要时更换或增加摩擦垫。
测试过程的注意事项
试样需编号(如“Sample 1-5”),避免混淆,测试后保留试样1周以便追溯。测试脆性树脂时戴防护眼镜,防止碎片飞溅;试验机周围保持通畅,避免人员靠近。
需记录所有数据(包括无效试样),设备故障导致中断需重测并说明原因。试验报告需包含标准编号、试样信息、设备参数、环境条件及结果,语言专业简洁(如“拉伸强度52MPa”而非“强度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