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品检测

了解最新电池安全检测行业动态

电池安全检测相关服务热线:

IEC 62133与UL 1642在电池安全检测中的技术要求差异

消费品检测
2025-10-13
0
奥创检测实验室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请务必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IEC 62133与UL 1642是电池安全领域的核心标准,但适用场景与技术逻辑差异显著。前者由国际电工委员会制定,聚焦二次电池(可充电)及电池组的全生命周期安全;后者由美国UL公司发布,仅针对锂原电池(不可充电)单体的固有安全。理解两者在技术要求上的差异,是电池企业合规设计、检测认证的关键前提。

适用范围的核心差异

IEC 62133是二次电池及电池组的通用安全标准,分为Part 1(覆盖镍镉、镍氢等二次电池及电池组)和Part 2(专门针对锂离子二次电池及电池组),不仅包含单体测试,更强调电池组的保护电路、系统集成安全性。

UL 1642全称为《Lithium Batteries》,仅适用于不可充电的锂原电池单体(如锂锰、锂二氧化钴电池),不涵盖二次电池或电池组。其设计逻辑是:原电池无充电需求,安全风险主要来自储存、运输及误操作(如短路、高温),而非充电过程。

两者的边界清晰——IEC 62133以“可充电+系统”为核心,UL 1642以“不可充电+单体”为聚焦,这直接决定了后续测试项目的差异:前者需验证充电、放电、循环的全流程安全,后者仅关注原电池的“静态”与“放电”安全。

过充测试的技术参数差异

IEC 62133-2针对锂离子二次电池的过充测试,要求以0.5C电流充电至1.2倍额定电压(如3.7V电池上限为4.44V),保持该电压直到充电电流下降至0.1C以下或满24小时。测试重点是“正常充电的极限场景”,验证电池耐受过度充电的能力。

UL 1642针对锂原电池的过充测试更极端:因原电池不可充电,需模拟“误用充电”风险,故要求以0.1C电流充电至1.5倍额定电压(如3V原电池上限为4.5V),持续1小时。测试过程中需监测电池温度,防止因电解液分解引发爆炸。

两者差异明显:IEC 62133的过充电压更低(1.2倍vs1.5倍)但电流更大(0.5Cvs0.1C),持续至电流衰减;UL 1642的过充电压更高但电流更小,时间固定为1小时。这种设计源于测试对象的本质——二次电池需兼容充电,原电池则需防范“不该发生的充电”。

过放测试的终点与时间差异

IEC 62133对二次电池的过放测试,要求以0.2C电流放电至0V,持续不超过24小时。测试目的是验证“保护电路失效”时,电池深度放电后的安全性(如鼓包、泄漏)。

UL 1642对锂原电池的过放测试,要求以0.2C电流放电至终止电压的50%以下(如3V原电池放电至1.5V以下),持续1小时。因原电池的放电终止电压是设计阈值,过度放电会导致内部化学平衡破坏,故测试重点是“放电下限后的稳定性”。

差异核心在于:IEC 62133的过放是“极端深度”(0V),UL 1642是“适度超限”(50%以下);前者持续至放电完成,后者固定1小时。这是因为二次电池的过放风险来自“深度放电后的不可逆反应”,原电池则来自“放电至设计外的性能失控”。

短路测试的电阻与时间差异

IEC 62133的短路测试,要求用≤0.1Ω的导线连接正负极,持续至电池温度降至环境温度或满2小时。测试中需记录最高温度,锂离子电池的温度上限为150℃,且无火焰、爆炸。

UL 1642的短路测试更严格:使用≤0.01Ω的导线(更低电阻=更大电流),持续5分钟或直至温度稳定。锂原电池的温度上限为100℃,且不能出现冒烟、破裂。

差异源于短路场景的模拟:IEC 62133模拟二次电池在使用中的“意外短路”(如导线接触),故电阻稍高但时间更长;UL 1642模拟原电池在运输中的“剧烈短路”(如金属异物刺穿),故电阻更低、时间更短,同时温度限制更严——原电池的电解液更敏感,高温易引发泄漏。

温度循环与热冲击的条件差异

IEC 62133的温度循环测试,要求电池在-40℃±2℃与85℃±2℃之间循环5次,每个温度保持4小时。测试后需检查电池外观、电压及容量,确保无泄漏、鼓包。

UL 1642的温度循环则是-20℃±2℃与60℃±2℃之间循环10次,每个温度保持2小时。热冲击测试中,IEC 62133要求130℃±2℃保持10分钟,UL 1642则是120℃±2℃保持30分钟。

差异体现在“环境模拟”:IEC 62133针对二次电池的“使用环境”(如户外设备的极端温度),故温度范围更广(-40℃~85℃)但循环次数少;UL 1642针对原电池的“储存/运输环境”(如集装箱的温度波动),故温度范围较窄但循环次数多,热冲击时间更长——原电池需长期储存,需验证温度变化后的稳定性。

机械测试的频率与压力差异

IEC 62133的振动测试,要求在10Hz~55Hz频率范围内,以0.75mm振幅或10m/s²加速度振动,每个轴向2小时。挤压测试用直径15mm的圆柱棒,压力增至13kN后保持1分钟。

UL 1642的振动测试频率范围更广(10Hz~200Hz),加速度更高(19.6m/s²),每个轴向1小时。挤压测试用平面压板,压力5kN,保持5分钟。

设计逻辑不同:IEC 62133模拟二次电池在“使用中的振动”(如手机、笔记本),故频率低但时间长;UL 1642模拟原电池在“运输中的振动”(如快递分拣),故频率高、时间短。挤压测试中,IEC用圆柱棒模拟“点受力”(如尖锐物体撞击),UL用平面压板模拟“面受力”(如堆叠挤压),分别对应不同场景的机械风险。

判定标准的关注点差异

IEC 62133的判定标准聚焦“即时安全”:测试过程中无火焰、爆炸、泄漏,测试后电压正常,温度不超限。对于电池组,还需验证保护电路(如过充保护、短路保护)的有效性——这是二次电池系统安全的核心。

UL 1642的判定标准更强调“长期稳定”:测试后无冒烟、破裂、泄漏,温度≤100℃,且需观察7天——原电池可能储存数月甚至数年,需确保测试后的性能不会随时间恶化。此外,原电池的开路电压需保持在额定电压的80%以上,确保“性能未失效”。

总结两者的判定逻辑:IEC 62133是“安全即可”,UL 1642是“安全+性能”——原电池的应用场景(如医疗设备、遥控器)对“性能稳定性”要求更高,故需额外验证电压与长期观察。

标签: 电池安全检测

有电池安全检测相关疑问?

我们的专业团队将为您提供一对一咨询服务,解答您的疑问

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