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检测

了解最新蛋白质定量分析行业动态

蛋白质定量分析相关服务热线:

ELISA法蛋白质定量分析第三方检测服务操作指南

生物检测
2025-10-13
0
奥创检测实验室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请务必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ELISA法(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是蛋白质定量分析的经典技术,基于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与酶催化显色反应,兼具高灵敏度与特异性,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临床诊断等领域。第三方检测服务依托标准化流程与专业设备,为企业及科研机构提供可靠的蛋白质定量结果,本文结合实际操作场景,梳理ELISA法蛋白质定量分析第三方检测服务的关键步骤与注意事项。

样本准备

样本质量直接影响ELISA结果准确性,第三方检测机构需明确样本类型与处理要求。常见样本包括血清、血浆、细胞裂解液、组织匀浆及培养液上清等:血清样本需采集后室温静置30分钟(避免溶血),4℃ 3000rpm离心15分钟分离上清;血浆样本需使用抗凝管(如EDTA、肝素),采集后立即离心分离;细胞裂解液需采用含蛋白酶抑制剂的裂解缓冲液(如RIPA),冰上裂解30分钟后,4℃ 12000rpm离心10分钟取上清,去除细胞碎片。

样本保存需遵循“分装-低温”原则:短期保存(≤1周)可放4℃,长期保存需分装至无酶管,-80℃冻存,避免反复冻融(建议不超过3次)。若样本中蛋白浓度过低(如培养液上清),需采用超滤离心管(如3kDa截留分子量)或蛋白浓缩试剂盒浓缩,确保目标蛋白浓度在ELISA检测范围内(通常0.1-100ng/mL)。

样本预处理时需注意:避免使用含叠氮钠的缓冲液(会抑制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活性);脂肪含量高的样本(如血清)需4℃静置过夜后离心去除浮油;植物样本需去除多酚、多糖等干扰物质(可采用PVPP预处理)。

试剂与设备核查

ELISA试剂需严格核查有效期与保存条件:包被抗体(捕获抗体)、检测抗体(酶标抗体)通常需-20℃分装保存,避免反复冻融;酶底物(如TMB)需避光4℃保存,若出现变色(如蓝绿色)则失效;封闭液(如5%脱脂奶粉)需现配现用,4℃保存不超过1周。

设备需提前校准与调试:酶标仪需验证波长准确性(如450nm、570nm参考波长),使用标准吸光度液(如0.5ABS、1.0ABS)校准;洗板机需检测加液量一致性(误差≤5%),确保每孔加液量为250μL(常规),避免漏洗或多洗;恒温孵育箱需提前30分钟预热至37℃,并验证箱内温度均匀性(温差≤0.5℃)。

此外,需准备无酶耗材(如96孔ELISA板、移液器吸头),避免外源蛋白污染;移液器需定期校准(如每月1次),确保移液体积误差≤2%。

包被与封闭

包被是将捕获抗体固定于ELISA板的过程,常用直接包被法:将捕获抗体用包被缓冲液(如0.05M碳酸盐缓冲液,pH9.6)稀释至1-10μg/mL(具体浓度需根据抗体亲和力优化),每孔加100μL,4℃过夜孵育(或37℃ 2小时)。包被后需弃去孔内液体,用洗板液(如含0.05% Tween-20的PBS,PBST)洗板1次,去除未结合的抗体。

封闭旨在阻断ELISA板上未结合的蛋白结合位点,减少非特异性吸附。常用封闭液包括5%脱脂奶粉(经济型,适用于多数情况)、1% BSA(适用于对奶粉敏感的抗体)、0.5% Casein(低背景)。封闭液需完全覆盖孔底,每孔加200μL,37℃孵育1小时(或4℃过夜)。封闭后需用PBST洗板3次,每次浸泡1分钟,拍干板底残留液体。

注意事项:包被抗体浓度过高会导致钩状效应(高浓度样本信号抑制),需通过预实验确定最佳浓度;封闭液需避免含干扰物质(如叠氮钠、防腐剂),若样本含生物素,需避免使用含生物素的封闭液。

加样与孵育

标准品需按说明书要求用样本稀释液(如含1% BSA的PBST)倍比稀释,通常制备7-8个浓度梯度(如100ng/mL、50ng/mL、25ng/mL…0.78ng/mL),每个浓度做复孔(2-3孔)。样本需根据预实验结果稀释至标准曲线范围内,例如血清样本可能需1:100-1:1000稀释,细胞裂解液需1:10-1:50稀释,避免超出线性范围导致结果偏差。

加样时需使用多通道移液器,确保每孔加液量一致(如100μL),加样顺序为:空白孔(仅加稀释液)→标准品(从低浓度到高浓度)→样本孔,避免高浓度样本污染低浓度孔。加样后需轻拍板侧混匀,避免产生气泡(若有气泡需用枪头挑破)。

孵育条件需严格控制:常规采用37℃恒温孵育1-2小时,若抗体亲和力较低,可采用4℃过夜孵育(需密封防止蒸发)。孵育期间避免移动酶标板,确保抗原-抗体充分结合。

洗板操作

洗板是去除未结合物质的关键步骤,直接影响背景值高低。常规使用自动洗板机,设定加液量为250μL/孔,洗板次数3-5次,每次浸泡1分钟。若使用手动洗板,需用移液器逐孔加液,避免漏加,洗板后将酶标板倒扣在干净的吸水纸上(或专用拍板纸),轻拍3次去除残留液体(避免用力过猛导致孔底涂层脱落)。

注意事项:洗板液需现配现用,避免微生物污染(若出现浑浊则弃用);洗板机需定期维护,清理管路内残留液体(每周用去离子水冲洗1次);若样本含大量杂质(如细胞碎片),需增加洗板次数(如5次),降低背景信号。

酶标抗体孵育

酶标抗体(结合HRP或AP的检测抗体)需用样本稀释液稀释至工作浓度,稀释比例需严格遵循说明书(如1:2000),避免浓度过高导致非特异性结合。每孔加100μL酶标抗体,37℃孵育1小时(或按抗体要求调整时间)。

孵育后需用PBST洗板3次,方法同前。注意:酶标抗体需避光保存(HRP对光敏感),稀释后需在2小时内使用,避免酶活性降低;若使用生物素-亲和素系统,需先加生物素化检测抗体,孵育后洗板,再加酶标亲和素(如HRP-亲和素),孵育后再次洗板。

底物显色

底物需根据酶标抗体的酶类型选择:HRP常用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底物,AP常用对硝基苯磷酸盐(PNPP)底物。TMB底物需避光4℃保存,使用前平衡至室温,每孔加100μL,37℃避光孵育15-30分钟(具体时间根据预实验确定,避免显色过深)。

显色过程需密切观察:标准品高浓度孔应逐渐变为蓝色(TMB),低浓度孔浅蓝或无色;若所有孔均无颜色变化,需检查酶标抗体是否失效或底物是否过期;若背景孔(空白孔)显色,需排查封闭是否充分或洗板是否彻底。

终止反应与读数

当标准品高浓度孔显色至预期深度(如OD值1.5-2.0),需立即加入终止液终止反应。HRP酶系统用2M硫酸(H₂SO₄)终止,每孔加50μL,终止后颜色由蓝变黄;AP酶系统用1M氢氧化钠(NaOH)终止,颜色由黄变橙。终止液需快速加入,避免孔间差异。

终止后需在10分钟内用酶标仪读数,避免颜色褪去。酶标仪需设置主波长为底物对应的波长(TMB为450nm,PNPP为405nm),参考波长为570nm(用于校正孔底不均一性)。读数时需确保酶标板底部干净(无指纹、液体残留),避免影响吸光度值。

数据处理

首先计算复孔吸光度的平均值(OD均值),并扣除空白孔的OD值(背景校正)。标准曲线采用四参数逻辑回归(4PL)拟合(适用于ELISA的S型曲线),或线性回归(若标准曲线在一定范围内线性良好)。拟合时需确保相关系数(R²)≥0.98,表明标准曲线可靠性高。

样本浓度计算:将样本的背景校正后OD值代入标准曲线,得到样本的稀释后浓度,再乘以稀释倍数(如样本稀释100倍,则最终浓度=稀释后浓度×100)。若样本OD值高于标准曲线最高浓度(溢出),需重新稀释样本(如原稀释100倍改为200倍)后复测;若低于最低浓度(未检出),需浓缩样本后复测。

复孔处理需注意:若复孔OD值的变异系数(CV)>10%,需排查加样误差或孵育不均问题,必要时重新检测。

质量控制要点

第三方检测机构需设置多重质控:阳性质控(已知浓度的目标蛋白,如10ng/mL)、阴性质控(不含目标蛋白的样本,如健康人血清)、空白质控(仅含稀释液)。每块板需同时检测质控品,确保阳性质控的OD值在预设范围内(如±2SD),阴性质控的OD值低于cutoff值(通常为空白孔OD值+3SD),空白质控的OD值≤0.1(TMB系统)。

复孔变异系数(CV)需≤10%(同一板内),板间CV≤15%(不同批次实验)。若CV值超标,需排查移液器精度、孵育温度均匀性或洗板一致性问题。

此外,需保留原始数据与实验记录(如试剂批号、孵育时间、酶标仪读数),便于追溯与复核。

常见问题排查

1、背景值高(空白孔OD>0.1):原因可能是封闭不充分(增加封闭时间或浓度)、洗板不彻底(增加洗板次数或加液量)、酶标抗体浓度过高(降低稀释倍数)、耗材污染(更换无酶板)。

2、信号弱(标准品高浓度孔OD<1.0):原因可能是包被抗体浓度过低(增加包被浓度)、孵育时间不足(延长孵育时间)、酶标抗体失效(更换新批次抗体)、底物过期(更换底物)。

3、标准曲线线性差(R²<0.98):原因可能是标准品稀释不准确(使用多通道移液器稀释)、加样误差(校准移液器)、孵育温度不均(检查孵育箱温度)、洗板不一致(校准洗板机)。

4、钩状效应(高浓度样本OD值低于预期):原因是抗原浓度过高,超过抗体的结合能力,解决方法是增加样本稀释倍数(如从1:100改为1:500)。

5、孔间差异大(同一浓度复孔OD差>0.2):原因可能是加液量不一致(校准移液器)、孵育箱温度不均(调整孵育位置)、洗板机加液不均(维护洗板机)。

有蛋白质定量分析相关疑问?

我们的专业团队将为您提供一对一咨询服务,解答您的疑问

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