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检测

了解最新蛋白质分离鉴定行业动态

蛋白质分离鉴定相关服务热线:

动物胎盘组织蛋白质分离鉴定的定量分析检测流程

生物检测
2025-10-18
0
奥创检测实验室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请务必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动物胎盘是母体与胎儿间物质交换的重要器官,富含生长因子、免疫球蛋白等功能蛋白质,其分离鉴定与定量分析是揭示胎盘生物学功能、开发生物制品的关键环节。本文围绕动物胎盘组织蛋白质研究的核心流程展开,详细阐述从样品处理到结果验证的全链条技术细节,为相关实验设计提供实操参考。

动物胎盘组织样品的采集与预处理

动物胎盘组织的采集需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微生物污染或蛋白降解。采集后立即将组织切成1-2cm³的小块,放入液氮中快速冷冻(≤5分钟),随后转移至-80℃超低温冰箱长期保存,防止蛋白酶活性导致的蛋白水解。

预处理阶段需去除非胎盘组织成分,如胎膜、子宫附着物及残留血管,用预冷的PBS缓冲液(pH7.4)反复冲洗3次,彻底去除表面血液和体液。对于富含结缔组织的胎盘(如牛胎盘),可借助解剖刀刮除纤维状结构,保留实质组织。

匀浆步骤是释放细胞内蛋白的关键:将冷冻组织置于液氮中研磨成细粉末,按1:5(w/v)比例加入含蛋白酶抑制剂(1mM PMSF、1×蛋白酶抑制剂鸡尾酒)的RIPA裂解液,冰上轻柔涡旋混匀,静置裂解30分钟(每10分钟涡旋1次)。随后以12000g、4℃离心15分钟,取上清液即为蛋白质粗提物,沉淀部分为细胞碎片及不溶性蛋白。

蛋白质提取与富集策略

蛋白质提取的核心是选择适配的裂解液,RIPA裂解液因包含Tris-HCl(缓冲体系)、NaCl(维持渗透压)、NP-40(溶解膜蛋白)、脱氧胆酸钠(破坏蛋白相互作用)和SDS(变性蛋白),能有效提取细胞质、细胞核及膜结合蛋白,是胎盘组织的常用选择。

为防止蛋白降解,裂解液中需添加蛋白酶抑制剂:PMSF可抑制丝氨酸蛋白酶,EDTA(1mM)螯合金属离子以抑制金属蛋白酶,而商业化蛋白酶抑制剂鸡尾酒(如Roche cOmplete)能覆盖更广泛的蛋白酶类型,适合复杂组织样品。

对于低丰度蛋白的富集,可采用高丰度蛋白去除试剂盒(如Pierce Top 12 High Abundance Protein Depletion Kit),通过免疫亲和层析去除白蛋白、IgG等占比高的蛋白,提高低丰度功能蛋白的检测灵敏度。若需浓缩蛋白,可加入4倍体积的预冷丙酮(-20℃),混匀后-20℃静置2小时,12000g离心10分钟,沉淀用70%乙醇洗涤后真空干燥,再用少量裂解液复溶。

蛋白质分离技术的应用与操作细节

蛋白质分离的目的是简化复杂蛋白组,便于后续鉴定。SDS-PAGE是最常用的凝胶电泳技术,通过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使蛋白变性并携带负电荷,在聚丙烯酰胺凝胶中按分子量大小分离(分子量范围10-250kDa)。操作时需将蛋白样品与5×上样缓冲液(含β-巯基乙醇)混合,95℃加热5分钟,冷却后上样至预制胶,恒压(80V)电泳至溴酚蓝前沿到达凝胶底部。

二维电泳(2-DE)适合分离复杂蛋白混合物,第一向等电聚焦(IEF)依据蛋白等电点(pI)分离:将蛋白样品加载至IPG胶条(pI3-10或窄范围胶条),在等电聚焦仪中按低电压(500V)、中电压(1000V)、高电压(8000V)梯度电泳,总电压小时数达到10000-15000V·h,使蛋白沿pH梯度聚焦成点。

液相色谱(LC)分离常用于质谱前处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利用肽段的疏水性差异,通过C18色谱柱分离,流动相为0.1%甲酸水(A相)和0.1%甲酸乙腈(B相),梯度洗脱(5%-95% B相,60分钟);离子交换色谱(IEC)则依据肽段电荷差异,用强阳离子交换柱(SCX)分离,适合去除高盐或极性杂质。

蛋白质的酶解与肽段制备

胶内酶解是处理电泳分离蛋白的常用方法:将SDS-PAGE凝胶中的目标条带切下,用乙腈脱水2次(每次10分钟),加入10mM DTT(二硫苏糖醇)的50mM NH₄HCO₃溶液,56℃孵育45分钟还原二硫键;随后用55mM碘乙酰胺(IAA)的50mM NH₄HCO₃溶液,室温避光孵育30分钟,烷基化半胱氨酸残基。

酶解步骤需加入胰蛋白酶溶液(12.5ng/μl,溶于50mM NH₄HCO₃),凝胶条带与酶液体积比为1:3,4℃放置30分钟使酶充分渗透,随后37℃孵育过夜(12-16小时)。酶解结束后,用50%乙腈+0.1%甲酸溶液超声提取肽段,离心收集上清,真空干燥浓缩。

溶液内酶解适用于未分离的蛋白样品:将蛋白溶液用尿素(终浓度8M)变性,加入DTT(终浓度10mM)56℃还原30分钟,IAA(终浓度55mM)烷基化30分钟,随后用胰蛋白酶(酶:蛋白=1:50)37℃孵育过夜。酶解后用C18 ZipTip柱脱盐,去除尿素、盐离子等杂质,得到纯净肽段溶液。

蛋白质定量分析的技术路径

蛋白质定量需结合质谱技术与生物信息学工具。Label-free定量是最常用的无标记方法,通过比较不同样品中相同肽段的质谱峰面积(XIC,提取离子流)或谱图计数,计算蛋白的相对表达量。该方法无需标记试剂,成本低,适合大样本量分析,但对实验重复性要求高(变异系数<20%)。

同位素标记定量(iTRAQ/TMT)通过化学标记肽段的氨基基团,不同样品用不同同位素标签(如iTRAQ 4-plex、TMT 10-plex)标记后混合,质谱分析时通过同位素峰的强度比(如m/z 114与115的比值)定量。该方法准确性高,可同时分析多个样品(最多16个),但标记试剂成本较高,且需严格控制标记效率(>95%)。

Western blot可作为定量结果的验证手段:将蛋白样品进行SDS-PAGE分离,转移至PVDF膜,用封闭液(5%脱脂奶粉)封闭1小时,加入一抗(如抗IGF-1抗体,1:1000稀释)4℃孵育过夜,洗膜后加入HRP标记的二抗(1:5000稀释)室温孵育1小时,最后用ECL化学发光试剂盒显影,通过灰度值分析软件(如ImageJ)计算蛋白相对表达量。

流程中的质量控制与结果验证

蛋白质浓度测定是提取环节的质控关键,常用BCA法( bicinchoninic acid assay):利用蛋白中的酪氨酸和色氨酸残基还原Cu²⁺为Cu⁺,与BCA试剂形成紫色复合物,通过吸光度(562nm)计算浓度。需设置标准曲线(0-2000μg/ml BSA),确保样品浓度在线性范围内(R²>0.99)。

电泳后的考马斯亮蓝染色可评估蛋白完整性:将凝胶浸泡在考马斯亮蓝R-250染色液中1小时,脱色液(甲醇:乙酸:水=45:10:45)脱色至背景清晰,观察条带是否连续、无明显拖尾(拖尾提示蛋白降解)或堆积(堆积提示未充分变性)。

质谱数据的质控需关注肽段匹配参数:每个蛋白需匹配至少2条独特肽段,MASCOT得分≥50,肽段序列覆盖率≥10%,避免假阳性鉴定。对于定量数据,需过滤掉缺失值>30%的蛋白,并用归一化方法(如中位数归一化)校正样品间的 loading差异。

靶向验证可采用平行反应监测(PRM)技术:针对目标蛋白的特征肽段(如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的肽段“GIVDECCFRSCDLALLETYCATPAK”),在质谱中设置特异性离子通道,定量检测肽段的峰面积,准确性高于Label-free,可作为关键蛋白的确认手段。

此外,ELISA法可直接检测特定蛋白的绝对浓度,通过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蛋白的含量(如ng/ml),补充质谱定量的相对结果。

有蛋白质分离鉴定相关疑问?

我们的专业团队将为您提供一对一咨询服务,解答您的疑问

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