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品检测

了解最新电气安全检测行业动态

电气安全检测相关服务热线:

厨房小家电电气安全检测防干烧保护测试标准

消费品检测
2025-10-18
0
奥创检测实验室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请务必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厨房小家电是家庭日常高频使用的电器,但其加热元件在干烧状态下易引发绝缘老化、起火等安全隐患,防干烧保护装置是规避此类风险的核心部件。而防干烧保护测试标准作为验证装置有效性的关键依据,直接关系到产品能否通过电气安全认证、保障用户使用安全。本文将围绕厨房小家电防干烧保护测试的标准体系、关键项目、差异要求及判定规则等展开详细说明。

防干烧保护在厨房小家电中的核心作用

防干烧保护装置是通过温度传感器、液位开关或过载保护器等组件,监测加热元件的工作状态,当检测到“无液体加热”“温度过高”或“液位过低”时,自动切断电源或停止加热的安全装置。其核心作用是防止加热元件在无介质(水、油等)状态下持续工作,避免因温度过高导致的绝缘层损坏、元件烧毁甚至火灾。

以电热水壶为例,若没有防干烧保护,水烧干后电热管会持续加热,表面温度可升至300℃以上,不仅会熔化壶体塑料部件,还可能引燃周围的纸巾、布料等易燃物;电压力锅干烧则可能导致内胆变形、压力舱破裂,引发烫伤风险。因此,防干烧保护是GB 4706等安全标准中的强制要求,是厨房小家电上市销售的必要条件。

厨房小家电防干烧保护的主要标准体系

国内厨房小家电防干烧保护测试主要遵循GB 4706系列标准:GB 4706.1-2005《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 第1部分:通用要求》是基础,其中第19章“非正常工作”明确要求电器在干烧等异常状态下应具备安全保护;GB 4706.19-2008《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 液体加热器的特殊要求》针对电热水壶、电热咖啡机等液体加热器具,细化了防干烧保护的测试方法;GB 4706.14-2008则针对烤架、面包机等器具的干烧保护做出规定。

国际上对应IEC 60335系列标准,如IEC 60335-1:2020(通用要求)、IEC 60335-2-15:2017(液体加热器),是国内标准的采标来源,出口产品需符合此类标准。此外,行业标准如QB/T 4099-2010《电热水壶》也对防干烧保护的性能指标做出补充要求。

防干烧保护测试的关键项目与技术要求

温度触发阈值测试是核心项目之一。标准要求保护装置在加热元件达到“危险温度”前动作——危险温度指会导致绝缘材料损坏的温度,如不锈钢加热管的危险温度约为200℃,因此动作温度需低于200℃。以GB 4706.19为例,液体加热器的防干烧装置应在加热元件表面温度不超过其额定温度1.2倍时触发。

液位监测有效性测试针对依赖液位的装置(如电热水壶):测试时将液位降至最低水位以下,观察是否立即切断加热电源。标准要求液位低于最低线时必须停止加热,避免干烧。

动作可靠性测试需按标准循环次数进行,如GB 4706.19要求5次干烧循环,每次循环后保护装置都应正常动作。失效模式测试则模拟保护装置故障(如温度开关短路),观察样品是否产生电击或火灾风险,标准要求即使保护装置失效,也不应出现危险。

防干烧保护测试的环境与设备要求

测试需在GB 4706.1规定的正常环境下进行:温度20±5℃、相对湿度45%~75%、大气压力86kPa~106kPa。电源电压需用额定电压的1.06倍(高压)和0.94倍(低压)测试,模拟电压波动的极端情况——高压会加快温度上升,低压会延长加热时间,均需验证保护装置的有效性。

设备方面,温度测量需用精度±1℃的热电偶(贴紧加热元件);液位调节需用精确夹具(如控制水位低于最低线10mm);功率计精度需±2%,以测量待机功率;寿命测试设备需自动循环干烧-冷却,记录每次动作数据。

不同厨房小家电的防干烧测试差异

电热水壶作为典型液体加热器,需测试浮球(液位)和温度开关(干烧)的双重保护:先测液位低于最低线时浮球是否断电,再测水烧干后温度开关是否动作。

电压力锅因带压力舱,需结合温度和压力测试:内胆无水时,压力开关应在1.5倍额定压力前动作,温度传感器需在120℃前触发。

电热油炸锅需测油位和油温:油位低于最低线或油温超250℃时,保护装置应动作——油温过高易引发油火。

破壁机(带加热功能)需关注杯体无水时的电机过载保护和加热管温度保护:无水启动加热后,电机应1分钟内停止,加热管温度不超180℃。

防干烧保护测试中的常见失效场景与判定规则

场景1:动作温度超标——如GB 4706.19要求≤180℃,但实际达220℃,判定不合格(过高温度会老化绝缘层)。

场景2:液位传感器卡滞——电热水壶浮球因水垢卡住,液位低于最低线仍加热,判定不合格(会导致持续干烧)。

场景3:可靠性不足——5次循环中第4次未动作,不符合GB 4706.19要求,判定不合格。

场景4:复位失败——可复位温度开关动作后无法复位,导致产品无法再次使用,判定不合格(除非标准允许一次性保护)。

场景5:动作后漏电——保护装置动作后,泄漏电流超0.75mA(标准要求≤0.75mA),判定不合格(存在电击风险)。

防干烧保护测试的流程规范与注意事项

流程1:样品确认——核对型号、规格、批次,确保是量产机。流程2:外观检查——确认无破损、电源线完好、功能正常。流程3:预测试——加满液体正常加热,验证功能。流程4:项目测试——按顺序测温度阈值、液位有效性、可靠性、失效模式,记录原始数据。流程5:结果判定——对照标准条款生成报告。

注意事项:测试时需有人值守,避免火灾;热电偶需贴紧加热元件,避免数据偏差;用自来水模拟实际液体(不同液体蒸发速度不同);测试后冷却至室温再进行下一次,避免高温误差;可复位装置需确认每次能正常复位,避免误判。

标签: 电气安全检测

有电气安全检测相关疑问?

我们的专业团队将为您提供一对一咨询服务,解答您的疑问

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