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检测

了解最新锂离子电池性能测试,锂离子电池测试行业动态

锂离子电池性能测试,锂离子电池测试相关服务热线:

内阻测试在锂离子电池性能测试中的作用及方法探讨

能源检测
2025-11-03
0
奥创检测实验室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请务必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内阻是锂离子电池内部阻抗的综合体现,直接关联电性能、循环稳定性与应用可靠性,是贯穿电池设计、生产及维护全流程的核心指标。深入理解内阻测试的作用逻辑与方法细节,对优化电池性能、保障生产质控及提升应用效率具有关键价值,本文将围绕其作用与测试方法展开探讨。

内阻与电池核心电性能的直接关联

锂离子电池内阻由欧姆内阻(电极、电解质、集流体等部件的固有电阻)和极化内阻(电化学/浓差极化引发的动态电阻)组成。充放电时,内阻通过焦耳热(I²R)消耗能量:充电时,内阻越大,热损失越多,实际存入的有效能量越少;放电时,内阻导致端电压下降(U=OCV-IR),高倍率场景下这一影响更突出——内阻大的电池会更快达到放电截止电压,可用容量骤减。

以1C充电的同容量电池为例:内阻5mΩ的电池热损失为(10A)²×5mΩ=0.5W,内阻10mΩ的电池热损失为1W,后者充电温度升高更快,可能触发温度保护延长充电时间;放电时,若电池开路电压3.6V、内阻10mΩ,10A电流放电的端电压为3.5V,若内阻增至20mΩ,端电压降至3.4V,动力输出明显减弱。

内阻测试对电池组一致性的保障

电池组性能依赖单体一致性,内阻差异是组内不均衡的核心诱因:充电时,内阻大的单体电压上升更快,提前达到充电上限,限制其他单体充电量;放电时,内阻大的单体电压下降更快,提前触发保护,导致整组容量浪费。因此,内阻测试是生产质控的关键环节,通过筛选内阻超差单体,确保组内一致性。

某圆柱电池厂18650生产线,用在线测试仪100%检测每只电池,设定内阻偏差阈值5%:若批次平均内阻6mΩ,超过6.3mΩ或低于5.7mΩ的电池被剔除。此举使电池组内阻标准差从0.5mΩ降至0.2mΩ,循环寿命从500次提升至800次,彻底解决组内不均衡问题。

内阻变化反映循环寿命衰减

电池循环衰减的本质是内部材料退化:SEI膜增厚增加欧姆内阻,正极活性物质崩塌、负极石墨粉化加剧极化内阻。因此,内阻增长速率直接对应衰减程度——内阻增长越快,寿命衰减越快。

某三元锂电池寿命测试显示:初始内阻4mΩ,循环200次后增至5mΩ(增长25%),循环500次后增至7mΩ(增长75%),当内阻达初始值2倍(8mΩ)时,容量衰减至78%(行业寿命终点)。通过跟踪内阻变化,可提前预判电池退役时间,为梯次利用(如电动汽车电池转储能)提供依据。

常见内阻测试方法及原理

直流内阻(DCR)测试是生产常用方法:施加恒定直流电流脉冲(如1C、100ms),测脉冲前后电压差,用R=ΔV/ΔI计算内阻。该方法速度快,适合在线检测,主要反映欧姆内阻(短脉冲下极化影响小)。例如,电池开路电压3.6V,10A脉冲后端电压3.5V,ΔV=0.1V,DCR=10mΩ。

交流内阻(ACIR)测试用于实验室精确分析:施加小幅值1kHz正弦波交流信号,通过阻抗谱测内阻。高频信号周期远短于极化响应时间,ACIR主要反映欧姆内阻(排除极化干扰)。电化学工作站测试时,1kHz、5mA信号的阻抗值即为ACIR,精度达0.1mΩ,适合研究SEI膜、电解质导率等细节。

测试准确性的条件控制

内阻测试需严格控制条件:一是温度,电池内阻随温度降低显著增加(25℃内阻5mΩ的电池,0℃时增至8mΩ,-20℃增至15mΩ),需恒温(25±2℃)或温度补偿;二是SOC,电池在SOC 50%时内阻最低,SOC<20%或>80%时内阻上升,测试需统一SOC(通常50%);三是参数,DCR的电流脉冲大小、时间影响结果(电流越大、脉冲越长,极化影响越大),需遵循标准(如ISO 12405规定的1C、100ms)。

例如,实验室测试时,先将电池充至SOC 50%,25℃恒温静置2小时消除极化,再用1C脉冲100ms测电压差——这样的结果重复性好,能准确反映电池真实内阻。

有锂离子电池性能测试,锂离子电池测试相关疑问?

我们的专业团队将为您提供一对一咨询服务,解答您的疑问

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