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检测

了解最新锂离子电池性能测试,锂离子电池测试行业动态

锂离子电池性能测试,锂离子电池测试相关服务热线:

动力电池锂离子电池性能测试的核心指标及标准

能源检测
2025-11-03
0
奥创检测实验室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请务必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其性能直接决定车辆的续航里程、动力输出及安全可靠性。锂离子电池因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等优势成为主流,但需通过严格的性能测试确保品质。本文聚焦动力电池锂离子电池性能测试的核心指标,结合现行标准详细解析其定义、测试方法及要求,为行业从业者及研究者提供参考。

能量密度:动力电池续航能力的核心衡量

能量密度是指单位质量或体积的锂离子电池所能存储的电能,分为质量能量密度(单位:Wh/kg)和体积能量密度(单位:Wh/L),是决定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的关键指标——相同质量下,能量密度越高,车辆续航越长。例如,一款质量能量密度为200 Wh/kg的电池,100kg电池可提供20 kWh电能,若车辆百公里耗电15 kWh,则续航约133公里。

能量密度的测试需基于电池的额定容量:首先按照标准流程将电池充满电(通常采用恒流恒压方式,截至电压为电池标称上限),然后以0.5C倍率(C为电池容量倍率,0.5C即0.5倍容量电流)放电至截止电压,记录放电容量。质量能量密度计算公式为“放电容量(Ah)× 标称电压(V)/ 电池质量(kg)”,体积能量密度则替换为电池体积(L)。

现行核心标准为GB/T 31486-201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电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其中明确规定:乘用车用动力蓄电池的质量能量密度应不低于120 Wh/kg,商用车不低于80 Wh/kg;体积能量密度方面,乘用车要求不低于220 Wh/L,商用车不低于170 Wh/L。

此外,国际标准IEC 62660-2《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蓄电池组 第2部分:性能测试》也对能量密度测试方法有详细规范。

需注意的是,能量密度测试需在常温(25℃±2℃)环境下进行,且电池状态需稳定——若电池经过循环测试后容量衰减,能量密度也会相应下降,因此测试时需确保电池处于初始或规定的健康状态(SOH)。

功率密度:动力电池动力输出的关键指标

功率密度是单位质量或体积的锂离子电池所能输出的功率(单位:W/kg或W/L),反映电池的瞬间放电能力,直接影响车辆的加速性能、爬坡能力及高速行驶表现。例如,车辆加速时需电池短时间输出高功率,若功率密度不足,会出现加速无力的情况。

功率密度的测试通常采用“脉冲放电法”:将电池充满电后,在常温环境下以规定的高倍率电流(如5C、10C)进行短时间(通常10秒或30秒)放电,记录放电功率(功率=电压×电流),再除以电池质量或体积得到功率密度。部分标准还要求测试“峰值功率”(瞬间最大输出功率)和“持续功率”(长时间稳定输出的功率)。

GB/T 31486-2015对功率密度有明确要求:乘用车用电池的质量功率密度应不低于250 W/kg,商用车不低于150 W/kg;体积功率密度方面,乘用车要求不低于450 W/L,商用车不低于250 W/L。国际标准IEC 62660-2也规定了功率密度的测试流程,强调放电过程中电池电压不得低于截止电压(通常为标称电压的80%),否则测试无效。

需注意,功率密度与能量密度存在一定“权衡”——追求高能量密度时,电池内部活性物质占比增加,可能导致导电网络密度降低,从而影响功率输出。因此,测试需结合电池的应用场景:乘用车需平衡续航与动力,商用车(如卡车)则更侧重功率密度以满足重载需求。

循环寿命:动力电池使用寿命的直接体现

循环寿命是指锂离子电池在指定条件下,充放电循环至容量衰减到初始容量80%时的次数,是衡量电池使用寿命的核心指标。通常,乘用车用电池要求循环寿命不低于1000次,商用车不低于2000次——若车辆每年充放电200次,1000次循环寿命可满足5年使用需求。

循环寿命的测试需遵循“满充满放”原则:将电池以1C倍率充电至满电,再以1C倍率放电至截止电压,重复此过程直到电池容量低于初始容量的80%,记录循环次数。测试环境为常温(25℃±2℃),部分标准也会要求高温(45℃)或低温(-10℃)循环以模拟极端工况。

现行主要标准为GB/T 31484-201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循环寿命要求及试验方法》,其中规定:乘用车用动力蓄电池循环寿命应不低于1000次,且循环后容量保持率≥80%;商用车用电池循环寿命不低于2000次,容量保持率≥80%。

此外,美国USABC(美国先进电池联盟)标准要求电动车用电池循环寿命达到1000次以上,容量衰减≤20%。

影响循环寿命的因素包括充放电倍率、温度及过充过放——高倍率充放电会加速活性物质脱落,高温会导致电解液分解,过充过放则会破坏电极结构。因此,测试过程中需严格控制这些变量:例如,GB/T 31484-2015要求充放电倍率为1C,温度波动不超过±2℃,避免过充过放。

倍率性能:动力电池适应不同工况的能力

倍率性能是指锂离子电池在不同电流倍率下的充放电能力,反映电池对加速、爬坡等动态工况的适应能力。通常以“倍率容量保持率”衡量:在某一倍率下放电的容量与0.5C倍率下放电容量的比值,比值越高,倍率性能越好。例如,5C倍率下容量保持率为80%,表示电池在5倍容量电流放电时,仍能释放80%的额定容量。

倍率性能的测试流程:首先将电池以0.5C倍率充满电,然后分别以1C、2C、5C等倍率放电至截止电压,记录各倍率下的放电容量,计算容量保持率。充电倍率性能测试类似,以不同电流充电至满电,记录充电时间及容量。

GB/T 31486-2015对倍率性能的要求为:1C倍率下放电容量保持率≥95%,2C倍率下≥90%,5C倍率下≥80%;充电方面,1C倍率充电容量保持率≥95%,2C倍率≥90%。IEC 62660-1《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蓄电池组 第1部分:通用要求》也强调,倍率性能测试需确保电池温度不超过45℃,避免高温影响测试结果。

倍率性能差的电池在高倍率放电时会出现电压骤降,导致车辆动力不足;高倍率充电时则可能因极化效应导致充电速度慢、发热严重。因此,测试需覆盖车辆实际使用中的典型倍率:例如,乘用车加速时可能用到2C放电,快速充电时用到1.5C充电。

低温性能:动力电池极端环境适应性的考验

低温性能是指锂离子电池在低温环境下(通常为-10℃、-20℃、-30℃)的充放电能力,直接影响北方地区冬季新能源汽车的使用体验——低温会导致电解液粘度增加、离子迁移速率降低,从而使电池容量下降、充电困难。

低温性能测试分为放电性能和充电性能:放电测试时,将电池在低温箱中放置4小时以上(确保电池内部温度与环境一致),然后以0.5C倍率放电至截止电压,记录放电容量,计算容量保持率(与常温25℃下放电容量的比值);充电测试则以0.2C倍率充电,记录充电容量及时间。

GB/T 31486-2015对低温性能的要求为:-20℃环境下,放电容量保持率≥70%,充电容量保持率≥60%;-10℃环境下,放电容量保持率≥80%,充电容量保持率≥70%。QC/T 743-2015《电动汽车用锂离子蓄电池》也规定,低温放电后电池不得出现泄漏、变形或爆炸等现象。

需注意,低温下充电需特别谨慎:若电池温度低于-10℃,直接大电流充电可能导致锂枝晶析出(锂离子在负极表面沉积形成树枝状晶体),刺穿隔膜引发短路。因此,标准要求低温充电前需对电池进行预热(如通过PTC加热器),确保温度升至0℃以上再开始充电。

安全性能:动力电池使用风险的底线要求

安全性能是锂离子电池的底线指标,涵盖过充、过放、短路、挤压、穿刺、火烧等极端工况下的表现,直接关系到用户生命财产安全。例如,过充可能导致电池内部压力升高、电解液分解,引发起火爆炸;挤压则可能破坏电池结构,导致内部短路。

安全性能测试需遵循“单因子测试”原则,即每次仅模拟一种极端工况:过充测试用1.2倍额定电流充电至电压上限的1.5倍,观察2小时内是否起火、爆炸;短路测试将电池正负极直接连接(外部电阻≤50mΩ),观察1小时内的状态;挤压测试用100kN压力从垂直于电池极片方向挤压,挤压量为电池厚度的30%,保持5分钟;穿刺测试用直径5mm的钢针以20mm/s速度刺穿电池中心,观察1小时内的反应。

核心标准为GB/T 31485-201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及试验方法》,其中明确规定:所有安全测试后,电池不得出现起火、爆炸现象,允许出现泄漏但不得有电解液喷出。

此外,UN 38.3《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 试验和标准手册》是电池运输的强制标准,要求电池通过12项安全测试(如高度模拟、温度循环、振动、冲击等)。

需注意,安全性能测试需在专业实验室进行,配备防火、防爆设施。例如,火烧测试需将电池置于燃烧的汽油池中(汽油深度50mm),燃烧70秒后移开,观察2小时内的状态——符合标准的电池应能自熄,不会引发二次燃烧。

自放电率:动力电池存储性能的重要指标

自放电率是指锂离子电池在开路状态下(不连接负载)的容量损失率,通常以24小时或每月的容量衰减百分比表示,反映电池的存储性能——自放电率越低,电池闲置时的电能损失越小。例如,自放电率为每月3%的电池,闲置1年容量损失约36%。

自放电率的测试流程:将电池以0.5C倍率充满电,在常温25℃下静置28天(模拟长期存储),然后以0.5C倍率放电至截止电压,记录放电容量。自放电率计算公式为“(初始容量-静置后容量)/ 初始容量 × 100% / 28 × 30”(换算为月自放电率)。

GB/T 31486-2015对自放电率的要求为:每月自放电率≤5%;部分高端电池要求≤3%。IEC 62660-2也规定,自放电测试期间电池温度需保持在25℃±2℃,避免温度波动影响自放电速度(高温会加速自放电)。

自放电的主要原因包括电解液的自分解、电极与电解液的副反应及内部微短路。测试自放电率可帮助厂商筛选优质电池:若某批电池自放电率普遍超过5%,可能是电解液纯度不够或电极工艺缺陷导致,需回溯生产流程改进。

有锂离子电池性能测试,锂离子电池测试相关疑问?

我们的专业团队将为您提供一对一咨询服务,解答您的疑问

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