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检测

了解最新蛋白质分离鉴定行业动态

蛋白质分离鉴定相关服务热线:

临床血清样本中蛋白质分离鉴定的三方检测LC-MS/MS技术方案

生物检测
2025-10-16
0
奥创检测实验室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请务必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临床血清样本是疾病诊断与生物标志物研究的核心材料,其蛋白质组包含大量生理病理信息,但高丰度蛋白(如白蛋白、IgG)占比超90%,低丰度蛋白(如肿瘤标志物、细胞因子)易被掩盖,需标准化技术方案实现精准分离鉴定。三方检测LC-MS/MS技术方案(临床机构、检测实验室、质谱平台协同)通过规范样本处理、优化分离参数、严格质量控制,成为血清蛋白质组研究的关键路径,可有效解决血清成分复杂、低丰度蛋白检测难等问题。

临床血清样本的预处理规范

样本采集需遵循临床标准:患者空腹8-12小时后,用无抗凝剂真空管采集静脉血,避免溶血(溶血会释放血红蛋白干扰结果)。采集后30分钟内于4℃、3000rpm离心10分钟分离血清,取上层血清立即分装至无酶EP管,-80℃冻存,禁止反复冻融(反复冻融会导致蛋白变性聚集)。

样本运输需用干冰维持-20℃以下,干冰重量需≥样本重量2倍,防止运输途中解冻。接收样本时需核对标签信息(患者ID、采集时间、冻存温度),不符合要求的样本应退回重新采集。

预处理前需进行蛋白定量,常用BCA法或Bradford法,要求蛋白浓度CV<5%,确保上样量一致(通常100-500μg蛋白)。对于微量样本(<50μL血清),可采用FASP法(滤膜辅助样本制备),将蛋白限制在超滤管内处理,减少样本损失。

样本解冻时需在冰上缓慢融化,融化后立即于12,000rpm、4℃离心10分钟,去除变性蛋白沉淀,取上清进行后续高丰度蛋白去除或酶解步骤。

高丰度蛋白质的去除策略

血清中高丰度蛋白(如白蛋白、IgG)会占据质谱动态范围,需优先去除。免疫耗竭法是最常用技术,通过偶联高丰度蛋白抗体的色谱柱(如Agilent MARS-14柱),可特异性去除14种主要高丰度蛋白,去除率达95%以上,显著提高低丰度蛋白鉴定数量。

免疫耗竭法的不足是可能丢失与高丰度蛋白结合的低丰度蛋白(如白蛋白结合的脂肪酸结合蛋白),因此需根据研究目的选择:若关注游离态低丰度蛋白,可采用此方法;若需检测结合态蛋白,可选择染料亲和色谱法(如Cibacron Blue F3GA柱),通过染料与白蛋白的疏水作用去除白蛋白,成本低但特异性稍差。

此外,分子筛色谱(SEC)可根据分子量分离高丰度大蛋白(如IgG,150kDa)与低丰度小蛋白(如细胞因子,<20kDa),但分离效率低、耗时久,仅适用于小样本量研究。

去除高丰度蛋白后,需用BCA法重新定量蛋白,确保后续酶解步骤的蛋白量一致。

蛋白质的酶解优化方案

酶解是将完整蛋白切成适合质谱检测的肽段(8-20个氨基酸)的关键步骤。首先进行还原与烷基化:用10mM DTT(二硫苏糖醇)在56℃还原30分钟,打破蛋白质二硫键;再用55mM IAM(碘乙酰胺)避光、室温烷基化30分钟,防止二硫键重新形成。

胰蛋白酶是首选蛋白酶,因其切割位点特异(Arg、Lys羧基端),产生的肽段适合质谱分析。酶解条件需优化:缓冲液为50mM NH4HCO3(pH8.0),酶与蛋白比例1:50或1:100(w/w),37℃孵育16小时(过夜酶解),确保酶解完全。

对于难酶解的蛋白(如跨膜蛋白、纤维蛋白原),可增加酶解时间至24小时,或采用两步酶解(先胰蛋白酶,再Lys-C),提高肽段覆盖率。微量样本可采用FASP法酶解,将酶解过程限制在超滤管内,减少肽段损失。

酶解完成后,需用真空离心浓缩仪将样本浓缩至10-20μL,加入0.1%甲酸水溶液复溶,过滤(0.22μm滤膜)去除杂质,准备上样。

液相色谱分离的参数设计

液相色谱(LC)的作用是按疏水性分离肽段,提高质谱分辨率。反相液相色谱(RPLC)是血清蛋白质组研究的金标准,固定相选择C18硅胶柱(如Thermo Easy-Spray C18柱,2μm粒径,75μm×50cm),流动相A为0.1%甲酸水溶液(增加肽段质子化,提高ESI离子化效率),流动相B为0.1%甲酸乙腈溶液(提供疏水性洗脱能力)。

梯度洗脱方案需优化:初始0-5分钟保持5% B,让肽段充分保留;

5-45分钟线性增加至35% B,洗脱中等疏水性肽段;

45-50分钟快速增加至95% B,洗脱强疏水性肽段;

50-55分钟维持95% B,清洗柱子。流速设置为300nL/min(纳米LC),柱温40℃,提高分离度并减少肽段吸附。

预柱(如Thermo Acclaim PepMap 100 C18柱,5μm粒径,300μm×5mm)可去除样本中的盐和杂质,保护分析柱,延长使用寿命。样本量>10μg时,可选择150μm内径柱子,流速1μL/min;样本量<1μg时,用75μm内径柱子,流速300nL/min,避免肽段稀释。

分离完成后,肽段通过ESI离子源直接进入质谱,无需收集样本,减少损失。

质谱检测的参数优化

质谱(MS/MS)是鉴定肽段与蛋白质的核心设备,需优化离子源与扫描参数。电喷雾离子源(ESI)是血清蛋白质组的首选,适合纳米LC流速,可将液相肽段转化为气相离子。

一级质谱(MS1)参数:正离子模式,扫描范围350-1500m/z(覆盖血清大部分肽段分子量),分辨率70,000(at m/z 200),质量精度<5ppm(确保数据库搜索准确性)。

二级质谱(MS2)采用高阶碰撞解离(HCD),碰撞能量30%,产生丰富的b离子、y离子(用于肽段序列解析)。数据采集模式选择DDA(数据依赖采集)或DIA(数据非依赖采集):DDA适合蛋白质鉴定(每次MS1扫描后选前20个最强峰做MS2,动态排除30秒);DIA适合定量分析(将MS1范围分成10m/z窗口,对每个窗口内所有离子做MS2,覆盖更全面)。

质谱运行中需插入QC样本(如BSA酶解肽段),要求鉴定的肽段数CV<10%,FDR<1%,确保仪器稳定性。

三方检测的质量控制体系

临床机构端QC:样本采集后需标注“无溶血、无脂血”,冻存温度记录至-80℃,运输干冰重量达标。若样本溶血指数(HI)>200,需重新采集;HI在100-200之间,需在报告中注明“溶血可能影响结果”。

检测实验室端QC:前处理每步做平行样(n=3),蛋白定量CV<5%,酶解后用HPLC检测肽段分布(主峰应在10-30分钟内洗脱),确保酶解完全。高丰度蛋白去除后,需用SDS-PAGE验证去除效果(高丰度蛋白条带明显减弱)。

质谱平台端QC:每天开机用Thermo Pierce ESI校正液校正质量轴,用标准蛋白(BSA酶解肽段)做QC样本,要求鉴定肽段数稳定(CV<10%),FDR<1%。运行样本时,每10个样本插入1个QC样本,监控仪器状态。

三方需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临床机构提供患者基本信息(年龄、性别、诊断),检测实验室提供前处理记录(蛋白定量结果、酶解条件),质谱平台提供检测报告(蛋白列表、定量结果、QC数据),确保每一步可追溯。

数据处理与结果验证

数据处理常用MaxQuant(开源)或Proteome Discoverer(商业化)软件。以MaxQuant为例,设置参数:固定修饰为carbamidomethyl(C),可变修饰为oxidation(M)、acetylation(N端);数据库选UniProt Human Reference Proteome;搜索后过滤条件:肽段FDR<1%,蛋白FDR<1%,至少2个独特肽段(提高可信度)。

定量分析采用Label-Free Quantitation(LFQ),通过肽段峰面积计算蛋白相对丰度,适合疾病组与对照组的差异分析。差异蛋白筛选条件:fold change>1.5或<0.67,P值<0.05。

结果验证需采用靶向方法: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水平,适合高丰度蛋白)或PRM(平行反应监测,适合低丰度蛋白)。PRM通过设置目标肽段的m/z、保留时间,针对性扫描,灵敏度比Western blot高10-100倍,可验证细胞因子、肿瘤标志物等低丰度蛋白。

生物信息学分析:用String数据库分析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用DAVID数据库进行GO注释(分子功能、生物过程),用KEGG数据库分析信号通路(如PI3K-Akt、MAPK通路),揭示蛋白的生理病理意义。

低丰度蛋白质的富集策略

血清中低丰度蛋白(如PSA、CA125)是疾病诊断的关键生物标志物,需额外富集。免疫亲和富集是常用方法:用针对目标蛋白的抗体偶联磁珠(如抗PSA抗体磁珠),特异性捕获目标蛋白,富集倍数可达1000倍以上,适合临床检测。

固相萃取(SPE)用Oasis HLB柱(亲水亲脂平衡柱),富集疏水性低丰度肽段,操作简单,适合批量样本处理。纳米材料(如金纳米粒子、磁性纳米粒子)因比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可高效富集低丰度蛋白,如金纳米粒子修饰抗体,富集效率比传统磁珠高5-10倍。

分子印迹聚合物(MIP)是新型富集材料,通过“印迹”目标蛋白的结构,形成特异性结合位点,可重复使用,适合长期监测同一目标蛋白(如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

富集后需用LC-MS/MS验证:目标蛋白的鉴定肽段数需≥2个,丰度比富集前提高10倍以上,确保富集效果。

有蛋白质分离鉴定相关疑问?

我们的专业团队将为您提供一对一咨询服务,解答您的疑问

电话咨询: